
聽取曲直。《楚辭·九章·惜誦》:“俾山川以備禦兮,命 咎繇 使聽直。” 朱熹 集注:“聽直,聽其詞之曲直也。”一說,謂聽其罪罰之當值。參閱 姜亮夫 《屈原賦校注》。
“聽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聽直”指聽取曲直,即審察、判斷事物的對錯或真相,常與司法、辯論等場景相關。該詞由“聽”(聽取)和“直”(是非曲直)組合而成,強調對事實的辨析(,)。
最早出自《楚辭·九章·惜誦》中的詩句:“俾山川以備禦兮,命咎繇使聽直。”
在古代文獻中,該詞多用于司法或辯論場景,例如:
“開張聖聽”(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聽”與“聽直”的“聽”含義相近,均指向聽取意見()。
對“聽直”的解讀存在一定分歧,主要圍繞“直”是強調“曲直”還是“當值”。兩種觀點均基于典籍,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聽直”是一個具有司法和辯論色彩的古典詞彙,需結合《楚辭》等原文及曆代注疏理解其内涵。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時仍需注意其多義性。
聽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聽」和「直」。
「聽」的部首是「耳」,它的總筆畫數是6。
「直」的部首是「目」,它的總筆畫數是8。
聽直在古代文獻中出現極少,目前并無确切資料表明其來源。
聽直的繁體字為「聽直」。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規範,聽直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并無相關文獻記錄。
聽直可以用在一些描述和幫助解決問題的場景中,例如:
他通過仔細聽直了老人的描述,終于找到了丢失的東西。
聽直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新的短語或句子,例如:
聽直目擊、聰明聽直、專心聽直。
聽直的近義詞可能包括聆聽、耳聞、憑耳傾聽。
聽直的反義詞可能包括忽聾忽視、不聽不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