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鈔的意思、大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鈔的解釋

金 代一種面額較大的紙币名。《金史·食貨志三》:“ 貞元 間既行鈔引法……印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并行,以七年為限,納舊易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鈔"是現代漢語中針對高面值紙币的通俗稱謂。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鈔"指紙币,而前綴"大"用于強調面額高于常規貨币單位。從貨币學角度分析,其内涵包含三個維度:

  1. 面額基準

    我國現行貨币體系中,通常将100元面值紙币稱為标準大鈔(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币管理條例》)。在特殊曆史時期,如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曾發行5萬元面值紙币,該面值在當時亦屬大鈔範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貨币金銀局官網)。

  2. 流通功能

    相較于小額紙币,大鈔主要承擔大宗交易結算功能。《金融學辭典》指出,大鈔發行量需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動态平衡,過量發行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來源:中國金融出版社2019版)。

  3. 鑒别特征

    根據央行防僞技術标準,大鈔普遍采用動感光變油墨、镂空視窗等七項公衆防僞特征(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币防僞特征說明》)。2020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紙币新增光彩光變圖案,進一步提升防僞等級。

在語用學層面,《現代漢語用法詞典》标注該詞屬中性口語詞彙,常見于商業交易場景。需要特别注意,在涉外金融場景中需明确币種,如"美元大鈔"特指100美元紙币(來源:國家外彙管理局《跨境交易術語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大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曆史定義(金代紙币)

金代曾發行一種面額較大的紙币,稱為“大鈔”。據《金史·食貨志三》記載,金貞元年間推行鈔引法,大鈔面額包括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與小鈔(面額一百至七百文)并行流通,并規定以七年為限更換新鈔。

二、現代含義

  1. 大面額紙币
    指流通貨币中面值較大的鈔票。例如:中國大陸目前最大面額是100元人民币,台灣地區則有千元新台币大鈔。
  2. 代稱用法
    日常生活中常用“大鈔”代指高面值紙币,如“百元大鈔”“千元大鈔”,強調其金額較大。

三、其他釋義

樂器名稱
在傳統北管戲中,“大鈔”是“大钹”的俗稱,屬于打擊樂器,常與唢呐、鑼等配合使用。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現代貨币定義及文化術語。若需更權威的史料考證,可參考《金史》原文或貨币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偕老闆擦兒被被贲華徧該布頭牋布字側聲長慮後顧弛備侈華龊茶辏巧大方無隅掉蛋鬥圍監額黃放之四海而皆準犯釁豐厖佛桌兒閤下瓜連蔓引鼓唇搖舌骨灰盒黑棗合職黃口孺子讙嘑昏缪交知浸染拒轍扣墀留決隆富淪敝輪扁斫輪茅室土階蠓煙名位内豎牛市朋人乾休乞寒潑胡身熱蛇行士伍死義天文院調停兩用推濤作浪鼍風魚蔿敖斡維侮罵誣情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