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鈔的意思、大鈔的詳細解釋
大鈔的解釋
金 代一種面額較大的紙币名。《金史·食貨志三》:“ 貞元 間既行鈔引法……印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并行,以七年為限,納舊易新。”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鈔的解釋 鈔 (鈔) ā 同“抄”。 紙币:鈔票。現鈔。兌換外鈔。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鈔”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曆史定義(金代紙币)
金代曾發行一種面額較大的紙币,稱為“大鈔”。據《金史·食貨志三》記載,金貞元年間推行鈔引法,大鈔面額包括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與小鈔(面額一百至七百文)并行流通,并規定以七年為限更換新鈔。
二、現代含義
- 大面額紙币
指流通貨币中面值較大的鈔票。例如:中國大陸目前最大面額是100元人民币,台灣地區則有千元新台币大鈔。
- 代稱用法
日常生活中常用“大鈔”代指高面值紙币,如“百元大鈔”“千元大鈔”,強調其金額較大。
三、其他釋義
樂器名稱
在傳統北管戲中,“大鈔”是“大钹”的俗稱,屬于打擊樂器,常與唢呐、鑼等配合使用。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現代貨币定義及文化術語。若需更權威的史料考證,可參考《金史》原文或貨币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