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槐树和榆树。《淮南子·俶真训》:“是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 有苗 与 三危 ,通为一家。”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裁变槐榆,并賑宗亲。” 唐 韩愈 《示儿》诗:“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2).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材不同,春用榆,冬用槐,因以之比喻时序。 唐 姚崇 《兖州都督于知微碑》:“俄丁穷罚,殆至灭性。虽槐榆屡变,而创痛犹殷。”
“槐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槐树与榆树
作为两种常见树木的合称,常出现在古籍中描述自然景观或借物喻理。例如唐代韩愈《示儿》诗中的“槐榆翳空虚”,即用两种树木的繁茂来衬托居所环境。
引申为时序更替的象征
古人钻木取火时,四季选用不同木材:春季用榆木,冬季用槐木。因此“槐榆”被用来比喻时间流转或季节变化。如唐代姚崇在碑文中写道“虽槐榆屡变,而创痛犹殷”,即以槐榆代指岁月变迁。
部分词典提到“槐榆”可比喻深厚的情谊,取意两种树木根系交缠、难以分离的特性。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形容朋友关系亲密”。但此用法在权威古籍中较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
“槐榆”的核心含义围绕植物名称及时序象征展开,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用于描述人际关系,建议标注来源并谨慎使用。
词语“槐榆”通常指的是槐树和榆树,它们都是树种的名称。
根据《康熙字典》,槐榆的部首是木,它们均为木字旁的汉字。
槐的笔画数为9画,榆的笔画数为14画。
槐树和榆树这两个词的来源均与树木的名称有关。
槐树原本是指一种叫做槐畦的树种,后来广义上指称豆科植物的高大乔木,又称洗草子。
榆树原本是指榆科植物的树种,常见的有胡椒榆、柞栎榆、榆树等。
槐的繁体字为槐,榆的繁体字为櫲。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槐树的字形较为固定,大体上可以看作三点木旁加上右侧的区字部分。而榆树的字形则多有变异,有的字形中含有更多的木旁和额外的部首。
1. 道旁的槐树在秋天会开黄色的花朵。
2. 榆树的叶子长得很大,能够遮荫。
槐榆并非常用词汇,一般不与其他词组成词语。
槐树和榆树分别是槐榆的近义词。槐榆没有特定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