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社的意思、白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社的解釋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晉 葛洪 《抱樸子·雜應》:“ 洛陽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陳子敍 共守事之,從學道。”亦見《晉書·隱逸傳》。 唐 吳筠 《高士詠·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詠玄風。”

(2).地名。在 湖北省 荊門市 南。《清一統志·湖北·荊門州》:“ 白社 ,在 荊門州 南一百二十裡。《名勝志》:古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 唐 都官 鄭谷 常居此。”

(3).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學。” 唐 白居易 《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遊伴, 青門 遠别離。” 宋 範仲淹 《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

(4).特指某些社團。 清 吳偉業 《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二:“蟲鶴變餘存白社,刼灰飛盡表青山。”此指複社。 沉砺 《感懷》詩之八:“忘機白社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汪文溥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仍世築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黃犢。”以上指南社。 ********* 《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歡聯白社居千日,淚灑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蓮社的省稱。 唐 賈島 《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别憶皇都。” 明 何景明 《遊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 遠公 ( 慧遠 )求。” 清 吳偉業 《靈岩觀設戒》詩:“不信 黃池 會,今看白社開。”參見“ 白蓮社 ”。

(6).特指 隋 末農民起義的一個團體。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 李密 大破自 洛陽 出擊的 隋 軍,聲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濟北 張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驢賊 等都來歸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社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内涵的古語詞,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隱士居所

詞性:名詞

定義:指隱士或貧士的居處,後成為隱逸文化的象征符號。

典籍出處:

  1. 《晉書·隱逸傳》 載董京隱居洛陽時“宿白社中”,以破屋席棚為居,後以“白社”代指清貧隱士的栖身之所。
  2. 《漢語大詞典》 釋為“借指隱士或處士的居處”,如唐代陳子昂詩“未暇尋白社,且須詠綠醑”即用此典。

文化延伸:

白社在詩詞中常與“青門”“青山”等意象并置,形成隱逸主題的符號系統,如白居易“白社羁遊伴”隱喻遠離塵嚣的志趣。


二、地名專指:洛陽古迹

定義:特指古代洛陽城内的地理标識。

文獻依據:

  1.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載:“璎珞寺在建春門外禦道北,所謂建陽裡也……裡内有白社。” 此處白社為洛陽城内裡坊名。
  2. 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考證其位于今河南洛陽東北,唐代仍存遺址。

曆史變遷:

該地因漢代董京等隱士聚居得名,至北魏時已成為具地标性質的裡坊,見證中古都市的空間演變。


文化象征意義

白社從具象居所升華為精神符號,承載兩種文化基因: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及曆代典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白社”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地名

  1. 河南洛陽東
    晉代葛洪《抱樸子·雜應》記載,洛陽道士董威辇曾隱居于此,以不食聞名。唐代吳筠《高士詠·董威辇》亦有“董京依白社”的描述。

  2. 湖北荊門南
    據《清一統志》記載,此地因隱士用白茅建屋得名,唐代詩人鄭谷曾居于此。


二、隱士或隱士居所

該詞常被借指隱逸文化,如:


三、特定社團

  1. 白蓮社
    東晉慧遠法師創立的佛教團體,提倡淨土信仰,後世簡稱為“白社”。

  2. 隋末農民起義團體
    曆史文獻中偶見“白社”指代隋末民間起義組織,具體活動記載較少。


四、其他解釋

個别現代資料提到“白社”可能指1932年潘天壽等人發起的國畫研究會,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需謹慎考據。


該詞核心含義集中于地名與隱逸文化,社團相關釋義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建議通過《抱樸子》《晉書》等古籍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八字打開彪章閉門卻軌鼻蹋嘴歪草薦車技出版春苔澹灎悼悔刀馬旦大小大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格命根地工腳橫扃闳肅恢宏大度講授監侍禁鼓進宦金鋄錦西風鸠雛抗菌素苦水斂衿瀝霤令芳陵臨邁德冥配弭錫南闱匿堯仆馬輕靈青鎖闱秦人親迎深閟慎徽孰察蘇子騰馬銅河推溝頽累退恕外科望子成龍維納斯文林儛絙庠斆歊熱蕭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