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齑黍的意思、齑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齑黍的解釋

碎黍子。《明史·夏原吉傳》:“ 原吉 取齏黍以進,曰:‘願殿下食此,知民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齑黍(jī shǔ)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古代文獻用例來綜合考釋:

一、字義解析

  1. 齑(jī)

    本指切碎的腌菜或醬菜,引申為細碎、瑣碎之物。《說文解字·韭部》釋為“齑,墜也”,段玉裁注:“凡醢醬所和細切曰齑。” 在飲食語境中特指粗劣的食物,如宋代《集韻》載:“齑,凡醯醬所和細切者。”

    文化延伸:古漢語中“齑鹽”常指清貧生活(如韓愈《送窮文》“太學四年,朝齑暮鹽”)。

  2. 黍(shǔ)

    指黃米,古代五谷(黍、稷、麥、菽、麻)之一,為北方重要糧食作物。《說文解字·黍部》:“黍,禾屬而黏者也。” 因其種植普遍,亦成為民生象征(如《詩經·王風·黍離》)。

二、複合詞釋義

“齑黍”屬并列結構,字面指“腌菜與黃米飯”,實際承載兩層文化内涵:

  1. 物質層面

    代指粗粝簡樸的飯食,反映古代平民或貧士的日常飲食。如清代《通俗編·飲食》引《五燈會元》“齑黍充饑,不求精馔”,凸顯其清寒特質。

  2. 精神象征

    作為安貧樂道的意象符號,常見于文人著述。典型如範仲淹少時“斷齑畫粥”典故(見《宋名臣言行錄》),以“齑”佐粥凸顯苦學之志。

三、文獻佐證

該詞多見于筆記小說與禅宗語錄,強調淡泊自守的生活态度:

學術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丁度《集韻》(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3. 釋普濟《五燈會元》(中華書局校注本)
  4. 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洪應明《菜根譚》(三秦出版社箋注本)

此釋義綜合文字學考據、曆史文獻用例及文化意象分析,核心釋義可概括為:齑黍指代粗劣簡樸的飲食,是古代清貧生活的典型象征,亦蘊含安貧樂道的精神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齑黍”是一個較為罕見的組合詞,需拆解為“齑”和“黍”分别解釋:

  1. 齑(jī)
    本義指搗碎的姜、蒜、韭菜等調味品,引申為細碎、粉末狀物質,如“齑粉”指碎末。在古籍中常形容貧寒的生活狀态,例如《送東陽馬生序》中“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即用粗茶淡飯表達清苦。

  2. 黍(shǔ)
    古代指黃米,屬五谷之一(黍、稷、麥、菽、稻),常用于祭祀或釀酒。如《詩經》中“彼黍離離”描寫黍子茂盛之景。

組合含義推測:
“齑黍”可能指粗簡的飲食(碎菜與黃米),象征生活清貧;或與古代禮儀、農事相關,但未見于常見典籍。需注意該詞可能為生僻用法、方言或筆誤,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例如是否應為“齑粉”“黍稷”等更常見的組合。

别人正在浏覽...

按比安頓白鳳凰拜壽别頭試不相稱差距赤螭儲積呆窒大衆語文鲽鯋翡帱飛軒風蓋搆結海裔何等鶴發松姿橫熾宏邃洪族皇恩黃昏子建交靜恬禁裡迥特九旒郡稅琨瑤擴容冷氣禮不下庶人漏斷貓尿納粟粘滞歐姆炮艇跑外裴徊篇目青闆親和秋決岖嶔渠首仁懦軟嘴塌舌撒袋生死無貳適長公主樹幹樹科銅阬退辭頹淵五日子小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