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飾羔的意思、飾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飾羔的解釋

謂刷拭祭祀所用的小羊使之清潔。《周禮·夏官·羊人》:“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飾羔。” 孫诒讓 正義:“飾即拭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飾羔"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特定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禮儀制度中的一種祭祀或宴飨儀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飾(shì)

    本義為修飾、裝飾,引申為整治、安排儀式。《說文解字》釋為“刷也”,即整理使合乎禮制。在禮儀語境中,特指對祭品的規範處理,如《周禮·天官·膳夫》載:“凡祭祀,共其笾豆薦羞,飾羔。”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三上。

  2. 羔(gāo)

    指小羊,尤指未滿一歲的幼羊。古代以羔羊為祭祀或宴賓的貴重犧牲,《禮記·曲禮》稱“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羔曰少牢”。

    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四上。


二、詞義考據

“飾羔”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指在祭祀前對羔羊進行清潔、裝飾等儀式性處理,使其符合禮制要求。鄭玄注《周禮·天官·膳夫》雲:“飾羔者,謂治其牲體,加以脂膏,設玄酒而薦之。”即通過清潔羊體、塗抹脂膏、搭配玄酒(一種儀式用酒)等步驟,使羔羊成為合乎規範的祭品。

來源:鄭玄《周禮注疏》卷四。


三、文化背景

“飾羔”反映了周代禮樂文化的核心特征:

  1. 等級象征:羔羊為“少牢”之禮(諸侯、卿大夫級祭祀所用),區别于天子“太牢”(牛、羊、豕三牲)。
  2. 儀式規範性:通過“飾”的流程強化祭祀的神聖性,如《禮記·祭義》強調“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以示虔敬。

    來源:孫诒讓《周禮正義》卷八。


四、文獻例證

  1. 《周禮·天官·膳夫》:

    “凡王之饋食……飾羔。”

  2. 《儀禮·士相見禮》:

    “下大夫相見以羔,飾之以布。”

    注:此處“飾”指以布帛包裹羔羊作為見面禮,體現禮儀的具象化表達。

    來源: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五、學術考辨

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周官上》中指出,“飾”通“饬”,意為整饬、整治,強調禮儀的嚴謹性。現代學者楊天宇在《周禮譯注》中進一步闡釋,“飾羔”是周代祭祀制度中“敬天法祖”思想的物質載體。

來源:王引之《經義述聞》卷九;楊天宇《周禮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飾羔”作為周代禮制的專稱,融合了犧牲制度、儀式流程與文化象征,是研究古代禮樂文明的重要語料。其核心在于通過規範化的“飾”(整治)行為,将羔羊轉化為承載宗教與倫理意義的符號,體現了“禮以别異”的社會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

“飾羔”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本義(祭祀禮儀)

根據《周禮·夏官·羊人》記載,“飾羔”原指古代祭祀前清潔祭牲(小羊)的儀式:

二、引申義(成語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引申為成語,表示“虛有其表”或“注重外在修飾而忽視内在”,例如:

注意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白水泥抱怨卑稱背鄉離井滄滄漕饟垂手而得竄迹脆薄存貯打磕睡涷雨多羅富春山居圖幹茨臘幹妹子工奇刮拉何論皇上帝戛齒缰鎖教官經脈金庭春九息計鄉決定性距戰冷臉兒廉折流星報馬芒刺在背毛羽鱗鬣馬頭孃沒理會彌姐膩得得盤龍城遺址破琴絶弦破竹勸導缺漓颡泚山公啟事山遙路遠沙魇升曉視篆瘦眉窄骨霜氛水物天賜之福亭院為德不卒紋章綫抽傀儡響赴飨士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