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安貧的意思、樂道安貧的詳細解釋
樂道安貧的解釋
(1).樂守正道,安于貧賤。 明 無名氏 《幽閨記·士女隨遷》:“樂道安貧巨儒,嗟怨是何如,但孜孜有志效鴻鵠。”
(2). 唐 代取士科目之一。參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六。
詞語分解
- 樂道的解釋 喜歡談論 他總津津樂道地談論這件事詳細解釋.樂于稱道;喜歡談論。《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 堯 舜 之道與?” 唐
- 安貧的解釋 自甘于貧窮。《後漢書·蔡邕傳》:“安貧樂賤,與世無營。” 唐 許渾 《送王總下第歸丹陽》詩:“青蕪定沒安貧處,黃葉應催獻賦詩。” 明 邵璨 《香囊記·講學》:“求仁未入 仲由 堂,安貧且卧 顔回
網絡擴展解釋
“樂道安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è dào ān pín,其核心含義是在貧困的境遇中仍以堅守信念為樂。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與結構
-
分字解讀
- 樂道:以堅守道義或信仰為樂(“道”指信念、準則)。
- 安貧:安于貧困的處境。
二者結合,強調即便物質匮乏,仍能因精神追求而感到滿足。
-
成語性質
- 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褒揚淡泊名利的品格。
- 結構:聯合式,由“樂道”和“安貧”并列組成。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晉書·儒林傳論》,原文為:“宣子方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描述儒士在困境中堅守信仰、傳播學問的操守。
- 文學引用:明代施惠《幽閨記》中曾用此詞形容儒者的高尚品格。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如:
- 近義詞:安貧樂道、伏枥守株(強調甘于平凡)。
- 反義詞:攀龍附鳳、追名逐利(諷刺趨炎附勢的行為)。
補充說明
- 與“安貧樂道”的異同:兩者含義相近,但“樂道安貧”更強調“以道為樂”的主觀選擇,而“安貧樂道”側重“安于貧困”的客觀狀态。
- 適用場景:常用于描述文人、學者等群體在物質匮乏時仍堅持理想的精神境界。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晉書》原文或古代文學作品的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樂道安貧
樂道安貧(lè dào ān pín)是一個成語,意為享受貧窮的生活并從中獲得樂趣。下面将詳細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樂(音樂)的拆分部首是亅,它由4畫組成;道(音導)的拆分部首是辶,它由4畫組成;安(意為平安)的拆分部首是宀,它由3畫組成;貧(意為貧窮)的拆分部首是貝,它由4畫組成。因此,整個成語“樂道安貧”總共由15畫組成。
來源
《樂道安貧》來自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作者曹雪芹使用了這個成語來描述人物賈琏的生活态度。這個成語表達了一種特殊的境界,即在貧困的狀況下仍然能夠保持快樂與滿足。
繁體
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樂道安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一些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成語“樂道安貧”的古寫法如下:
樂 - 樂
道 - 導
安 - 瞌
貧 - 貧
例句
他雖然生活在貧困之中,但他卻樂道安貧,心态非常平和和滿足。
相關詞語
組詞:樂觀、樂天、樂意、忍樂、安于現狀
近義詞
滿足貧窮、欣然接受貧苦、甘心貧困
反義詞
享受富裕、不滿足貧窮、貪圖享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