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樂道安貧的意思、樂道安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樂道安貧的解釋

(1).樂守正道,安于貧賤。 明 無名氏 《幽閨記·士女隨遷》:“樂道安貧巨儒,嗟怨是何如,但孜孜有志效鴻鵠。”

(2). 唐 代取士科目之一。參閱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樂道安貧"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樂于堅守自己所信奉的道德準則或人生理想,即便身處貧困境地也能安然自得。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義解析、文化淵源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語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樂道":"樂"意為以……為樂、樂于;"道"指道德準則、學術主張或人生理想。合指以踐行正道、追求真理為樂。
    • "安貧":"安"意為安然、坦然接受;"貧"指物質匮乏。合指甘于清貧生活而不動搖心志。

      二者并列構成"并列式複合結構",強調精神追求對物質困境的超越性(《漢語大詞典》第7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整體釋義

    該成語形容人将道德理想置于物質利益之上,在貧困中堅守精神信仰并自得其樂,體現儒家"謀道不謀食"的價值取向(《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文化淵源與經典用例

  1. 儒家思想根源

    成語直接源于《論語·雍也》中孔子對顔回的贊譽:"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顔回安于貧賤而醉心求道,成為"樂道安貧"的典範(《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

  2. 曆史文獻記載

    《晉書·劉兆傳》載:"(兆)安貧樂道,潛心著述,不出門庭數十年。" 此處明确以"安貧樂道"形容學者淡泊名利、專注學術的操守(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


三、精神内涵與當代價值

  1. 超越物質的精神境界

    成語并非鼓吹貧困,而是強調以内在精神追求抵禦物質誘惑,體現道家"知足者富"與儒家"憂道不憂貧"的融合(韋昭注《論語》)。

  2. 現代意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可理解為堅守職業理想、學術追求或文化使命,不為物質利益所動搖,如科研工作者甘守清貧緻力創新(《中華成語大辭典》,崇文書局)。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7卷)[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 孔穎達. 《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M]. 北京:中華書局,1980.
  4. 房玄齡,等. 《晉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74.
  5. 朱祖延. 《中華成語大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2014.

網絡擴展解釋

“樂道安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è dào ān pín,其核心含義是在貧困的境遇中仍以堅守信念為樂。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與結構

  1. 分字解讀

    • 樂道:以堅守道義或信仰為樂(“道”指信念、準則)。
    • 安貧:安于貧困的處境。
      二者結合,強調即便物質匮乏,仍能因精神追求而感到滿足。
  2. 成語性質

    • 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褒揚淡泊名利的品格。
    • 結構:聯合式,由“樂道”和“安貧”并列組成。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晉書》原文或古代文學作品的引用。

别人正在浏覽...

阿隱耙路機采地察問呈閲疇年愁心醇酒美人春序楚懸黎蔥聾誕基分茶副職剛絜共政過屠門而大嚼罟弋畫略浣雪乎爾回瞰監主自盜籍産擊刁潔腹接絲鞭吉光片裘金槌金融金甖眷奬眷相可畏擴招狼跱撈漉瞀容冥觀衾幄七十二起現染後熔鑄赦免勝邪事功食禮收考束載絲抹遂古孫康映雪通應子魚透示頹濫退匿吞筆蕪曠小子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