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冢名。亦為山名。《史記·封禅書》:“ 鬼臾區 號 大鴻 ,死葬 雍 ,故 鴻冢 是也。”《史記·封禅書》:“自 華 以西,名山七……曰 華山 、 薄山 。 薄山 者, 衰山 也。 嶽山 、 岐山 、 吳嶽 、 鴻冢 、 瀆山 。” 司馬貞 索隱:“ 黃帝 臣 大鴻 葬 雍 , 鴻冢 蓋因 大鴻 葬為名也。”
“鴻冢”是古代曆史與地理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古冢名
指黃帝時期大臣大鴻(又稱鬼臾區)的墓葬。據《史記·封禅書》記載:“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此處“冢”即墳墓,該冢位于古雍州(今陝西、甘肅一帶),是古代祭祀名山的重要遺址之一。
2. 山名
因大鴻墓所在地而得名,被列為古代“華以西七大名山”之一。據《史記》記載,鴻冢與華山、吳嶽等并列,屬秦漢時期帝王祭祀的山嶽體系。
補充說明
“鴻”本義為大雁,引申為“大”或書信代稱;“冢”指高墳或山頂。但“鴻冢”作為專名,特指與黃帝臣子相關的曆史遺迹,而非字面組合義。該詞多見于秦漢文獻,現代使用極少,屬冷僻曆史詞彙。
《鴻冢》是指天空中鴻雁歸巢後所留下的蹤迹,也指鴻雁在冬天候鳥遷徙時,數量龐大的團體留下的巨大的水波狀群體。這個詞常用來形容轟動、盛大或浩大的場面。
《鴻冢》的部首是鳥(鳥)和冖,部首拆分後分别是【⺈】和【冖】,總共6個筆畫。
《鴻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鴻雁》:“鴻鹄既雌,鴻雁于飛。肅肅王居,甯傥爾居。”在這裡,鴻雁象征着君主的權威,而鴻冢則是為鴻雁準備的歸巢處。
在繁體字中,鴻冢的寫法為「鴻塚」。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鴻冢字是以“茲”作為下字旁,寫作「鴻」字,上面加以冖,寫作「冢」字。
1. 在這次政府峰會上,各國領導人的到來将會形成一場鴻冢。
2. 這座城市的繁華商業街區夜晚的燈光燦爛,宛如一片鴻冢。
鴻冢的組詞有:鴻冢遺珍、鴻冢遺骨、鴻冢福地。
與鴻冢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水波浩渺、群鴻争食。
與鴻冢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寂靜的湖泊、天空的雲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