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量的意思、公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量的解釋

(1).古代國定的量制。《左傳·昭公三年》:“ 陳氏 三量,皆登一焉,鐘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

(2).國際市場買賣生絲、羊毛等商品所采用的一種重量标準。此類商品在空氣幹濕不同的地方,隨含水量不同而生變化,因此國際通行方法是先将此類商品的樣品,烘淨水分,得出幹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标準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準确的重量作為重量标準,即為公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量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領域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國際貿易中的公量(核心含義)

定義:公量是國際貿易中用于計算商品重量的方法,通過科學手段去除商品水分後,加上标準含水量得出标準重量。適用于高價值且水分不穩定的商品,如生絲、羊毛、棉花等。

計算公式(兩種表達形式):

  1. 已知商品幹量(無水淨重)時: $$ 公量 = 幹量 times (1 + 公定回潮率) $$
  2. 已知商品實際重量時: $$ 公量 = 實際重量 times frac{1 + 公定回潮率}{1 + 實際回潮率} $$ 其中,公定回潮率是國際或行業統一标準,實際回潮率為商品當前含水量比例。

應用場景:避免因環境濕度差異導緻商品重量争議,确保貿易公平性。


二、古代量制中的公量

定義:指國家統一規定的計量标準,與民間“家量”相對。例如《左傳》記載,春秋時期齊國陳氏用大容量的“家量”借貸,而用“公量”回收,以此争取民心。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公式推導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權威貿易教材或《左傳》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量

公量(gōng li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公(gōng)和量(liàng)。

公的部首和筆畫

公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四畫。

量的部首和筆畫

量的部首是裡,筆畫數為12畫。

字源與來源

公量一詞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朝時期,具體含義是“公正的衡量”。公指“公平、公正”,量指“衡量、計量”。

繁體字形

公量的繁體字形為「公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公量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在西周時期,公量的寫法為「公口裡也」。而在東漢時期,寫法轉變為「公豎裡也」。

例句

1. 老師用公量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績。

2. 他的行為違背了公量的原則。

組詞

公量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因為它通常作為一個整體出現。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公道、公正、公平。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不公、不量、私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