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兔楮的意思、兔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兔楮的解釋

筆和紙。猶言筆墨。 唐 高彥休 《唐阙史·鄭少尹及第》:“同年有 郭八郎 ,陰隲驅駕,須及於斯,非兔楮可以盡述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兔楮”的漢語釋義與文化解析

“兔楮”為漢語複合詞,由“兔”與“楮”組合而成,現從詞義、源流及文化意涵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詞拆分

    • 兔:指兔子。《說文解字》釋為“獸名,象踞後其尾形”,本義為動物,後引申為敏捷、溫順等特質。
    • 楮:一種落葉喬木,樹皮可造紙,故古時亦代指紙張。《說文解字》注:“楮,榖也”,後成為文房用具的象征。
    • 合義:兩字組合後,多指代與兔毛、楮紙相關的文房用具,如兔毫筆與楮皮紙的結合(據《中國文房四寶史》)。
  2. 擴展詞義

    • 在文學中,“兔楮”可比喻詩文創作,如清代文人筆記中“兔楮生輝”形容筆墨精妙。
    • 部分方言中,“兔楮”亦代指書信往來,因古時書信多用楮紙書寫(據《方言大詞典》)。

二、詞源與曆史流變

“兔楮”一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考槃餘事》記載:“兔毫健利,楮質柔韌,二者相合,可為書畫上品。”其形成與古代文房文化密切相關,兔毛制筆、楮樹造紙的工藝在唐宋時期已趨成熟(據《中國造紙史》)。

三、文化意涵

  1. 文人象征

    “兔楮”承載古代文人對筆墨紙硯的推崇,如宋代陸遊詩中“兔穎楮素不足論,胸中浩氣自乾坤”,借“兔楮”表達創作志向。

  2. 工藝關聯

    兔毫筆與楮紙的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體現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兔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含義
“兔楮”指代筆和紙,是“筆墨”的雅稱。其中“兔”指兔毫(毛筆的筆頭多用兔毛制成),“楮”指楮樹皮(古代造紙原料),兩者結合代指書寫工具。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高彥休的《唐阙史·鄭少尹及第》,原文為:“非兔楮可以盡述者”,意為“無法用筆墨完全描述”。

3. 其他争議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兔楮”為成語,比喻“膽小怯懦”,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誤傳或混淆其他詞彙所緻。

建議:若需引用該詞,建議優先采用“筆墨”這一傳統釋義,并注意結合上下文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比肩皆是鄙直布帛菽粟逋孽不惜工本側不棱趁浪持斧翁崔盧怠皇鄧通抵銷遏防割有寒漱亨人覈議圜蓋鹘侖吞截攔解子徑露旌庸謹閑忌憎抗眉客觀存在來月榔榔拉然連任了不起攏共淪痡毛腳鷄腼瞢木祚内在關系鳥囮抨隲巧妙絕倫起墨棋楠香情習若口引生戶生米煮成熟飯霜高束檢碩望熟套探撫替頭韋藩魏家品蝸舍荊扉惜愛相誇銷懦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