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迎春花、瑞香花、山茶花。三者皆早春之花,與梅花同時。 明 袁宏道 《瓶史·使令》:“花之有使令,猶中宮之有嬪禦,閨房之有妾媵也……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
“梅花婢”是一個古代文學中出現的比喻性詞語,具體含義及來源如下:
梅花婢指迎春花、瑞香花、山茶花三種花卉。因這三種花與梅花同在早春開放,古人将其視為梅花的“婢女”,比喻主次關系。
比喻來源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在《瓶史·使令》中寫道:“花之有使令,猶中宮之有嫔禦,閨房之有妾媵也……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這裡以花喻人,将梅花比作高潔的主花,而迎春等花作為陪襯,體現傳統文人審美中的主次分明。
象征意義
“梅花婢”一詞如今已不常用,更多見于古典文獻或詩詞鑒賞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梅花的文化象征,可參考其“五福吉祥”“風骨俊傲”等寓意。
《梅花婢》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與梅花有關的女仆。在古代文人畫中,常常描繪出一位豐姿婀娜、風華絕代的女子,她手持梅花,在梅花樹下獨自嬉戲或品味梅花。因此,人們将這樣的女子稱為“梅花婢”。
《梅花婢》這個詞由“梅”、“花”和“婢”三個字組成。其中,“梅”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9;“花”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7;“婢”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13。
《梅花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人對梅花的描繪中。梅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象征,并被譽為“歲寒三友”之一。在文人畫和文學作品中,常常将婀娜多姿的女子與梅花相結合,形容其風華絕代的美。
繁體字“梅花婢”則是「梅花婢」。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鐘離權《荔枝譜》中有提到“梅花婢”的古字寫法,為「梅花婢」。
1. 小說《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好友林黛玉被形容為“梅花婢”,形容她的婀娜多姿和與梅花相稱的美貌。
2. 在這幅古代文人畫中,一位身穿漢服的女子在梅花樹下遊玩,她就是傳說中的“梅花婢”。
組詞:梅花、婢女、花婢
近義詞:梅花使者、梅花女子、梅花佳人
反義詞:非梅之婢、非梅之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