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黽勉 ”。
“黾俛”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黾俛”讀作mǐn miǎn,是“黾勉”的異體寫法,表示努力、勤奮的含義,常見于古文語境。例如《詩經·邶風·谷風》中“黾勉同心”即強調共同奮鬥。
該詞偶爾也可表示短暫、須臾的時間概念,屬于引申義,但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黾俛》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忍辱負重、低頭屈膝,形容人在逆境中順應時勢,屈服于壓力。
根據《康熙字典》,《黾俛》的部首是「黾」,黾字的部首是「黾」,整個字的部首是「」。黾字的總筆畫數為十七畫。
黾字最初的意思是指小白魚,後來演變為表示群衆。字義轉變後,黾俛表示個人對逆境和壓力的承受和低頭妥協。
在繁體字中,「黾俛」與簡體字相同,仍然使用黾字加上具有幾筆附加的俛字。
在古代漢字中,「黾俛」一詞被寫為「黽俛」。
1. 他為了保住工作,黾俛地忍受了上司的不公平。
2. 在困難的時候,她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黾俛地面對挑戰。
組詞:黾黾不寐(形容夜晚輾轉反側)、黾勉(形容奮力努力)。
近義詞:屈服、妥協、順從。
反義詞:抗争、堅持、反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