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謂中央政權的顯要之職。 宋真宗 《天禧三年賜王欽若判杭州十韻》:“一參黃閣推良畫,再陟鴻樞顯至榮。” 宋 秦觀 《代賀中書仆射範相公啟》:“昔執鴻樞,既緻幹戈之戢;今居端揆,何難禮樂之興。” 宋 陸遊 《賀葉樞密啟》:“恭審顯膺明詔,進貳鴻樞。”
“鴻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鴻樞”原指大門的門闩,是控制門開合的關鍵部件,後引申為重要的中心或關鍵事物,比喻具有核心地位的人或事。這一含義源于《漢書·王莽傳》的記載:“鴻樞,大門之樞,喻重要之事。”
在宋代文獻中,“鴻樞”常指中央政權的顯要職位,尤其是樞密使(掌管軍事的官職)。例如: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書》或宋代政治文書。
《鴻樞》是一個成語,意為“重要的中心”或“決定性的要點”。形容某個事物的核心、關鍵所在。
《鴻樞》的部首是鳥,拆分為“鳥”和“木”兩個部分。它總共有12畫。
《鴻樞》最早出現在《毛詩·鄘風·鴻雁》篇中。其中有“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鴻之宛去,維是先驅”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鴻樞”,意為重要之事。
《鴻樞》的繁體字為「鴻樞」。
《鴻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1. 這個會議上的讨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鴻樞》。
2. 做事情時,要抓住關鍵,不能錯過《鴻樞》。
鴻樞政治、鴻樞大計、鴻樞要務、鴻樞運籌等。
關鍵、中心、要點、核心等可以作為《鴻樞》的近義詞。
細枝末節、次要、不重要等可以作為《鴻樞》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