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迫蹙的意思、迫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迫蹙的解釋

(1).逼迫,壓迫。 漢 桓寬 《鹽鐵論·晁錯》:“ 晁錯 變法易常,不用制度,迫蹙宗族,侵削諸侯。”

(2).催逼,催促。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僕年志已就衰退……苟加一職榮之耳,非必督責迫蹙,令就功役也。”《太平廣記》卷三○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張光晟》:“﹝ 張光晟 ﹞忽夢傳聲雲:‘喚 張光晟 !’迫蹙甚急,即入一府署,嚴邃異常。” 宋 陸遊 《跋為子遹書詩卷後》:“子 遹 持疋紙來求録詩期年矣,以乃翁衰疾,不忍迫蹙。”

(3).困迫;窮蹙。《舊唐書·穆甯傳》:“ 真卿 迫蹙棄郡,夜渡 河 而南,見 肅宗 於 鳳翔 。” 宋 李綱 《奉诏條具邊防利害奏狀》:“譬如奕棋,捨局心而就邊角,迫蹙褊小,浸以衰微,何以取勝?” 清 劉大櫆 《祭順天府丞餘公文》:“以公純德,老而迫蹙,橫被讒誣,竟死於獄……麕麚之侶,猶不容身,誰為謀者,彼獨何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迫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逼迫、壓迫
    指通過強力壓制或施加壓力,使他人處于被動狀态。例如《鹽鐵論·晁錯》中提到:“晁錯變法易常……迫蹙宗族,侵削諸侯。”
    例句:古代官員濫用職權時,常迫蹙百姓,導緻民不聊生。

  2. 催逼、催促
    強調以急切的方式促使行動。唐代韓愈在《答劉秀才論史書》中寫道:“非必督責迫蹙,令就功役也。”
    例句:面對迫在眉睫的截止日期,上司不斷迫蹙團隊加快進度。

  3. 困迫、窮蹙
    形容處境艱難、資源匮乏的狀态。如《太平廣記》描述張光晟“迫蹙甚急,即入一府署”,體現緊迫困境。


二、成語屬性(補充說明)

在部分語境中,“迫蹙”被歸為成語,形容壓力或困境迫在眉睫、難以擺脫。例如:“公司面臨市場萎縮和資金斷裂,形勢迫蹙。”


三、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如《鹽鐵論》《集異記》等),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迫蹙”是什麼意思

“迫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迫”意指逼迫、強逼,而“蹙”則表示壓迫、擠壓。結合在一起,“迫蹙”意為被迫逼至極限,壓迫得無法忍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

“迫蹙”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足”,分别屬于“辶部”和“足部”。其中,“辶”表示“走”,“足”則表示“腳”。整個詞語的總筆畫數為14畫,其中“迫”的筆畫數為8畫,“蹙”的筆畫數為6畫。

來源和繁體

“迫蹙”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荀子·非對》這本古代文集中。在繁體中,“迫蹙”保持了與簡體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時候會進行一些變體,并非所有的字形都與現代一緻。然而,在古時候,“迫蹙”兩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被迫蹙于困境之中,無法找到出路。

2. 面對迫蹙的困境,他選擇了勇敢地面對,而不是放棄。

組詞

1. 迫害:指強行對待、殘害。

2. 蹙眉:形容因疑惑、不悅或痛苦等表情而皺起眉頭。

近義詞

1. 壓迫:指強制、使人感到沉重的壓力。

2. 逼迫:指用強力手段迫使别人做某事。

反義詞

1. 解脫:指擺脫困境、束縛等而自由。

2. 寬松:形容環境、态度等寬容、不嚴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