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疲于奔命。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三:“﹝《嶧山碑》﹞歷代摹為楷式。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疲于供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因長期奔波應付事務或維持生計,導緻極度疲乏的狀态,強調因持續壓力而身心俱疲。
字詞構成
出處與典故
源自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三:“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描述當地人因頻繁奉命摹刻石碑不堪重負,最終焚毀石碑的事件。
用法與場景
近義詞與對比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因外部壓力導緻的過度勞累狀态,既有曆史典故支撐,也適用于現代高壓生活的描述。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疲于奔命”混淆,後者更側重被動性,而“供命”隱含一定義務性。
《疲于供命》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辛苦努力地工作,勉強維持生計。它的意思是忙于日常勞作以維持生命的需求。
成語《疲于供命》的拆分部首是疒(疔),父,立,玄,又。它的總筆畫數為15。
《疲于供命》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許子述夢》中。《許子述夢》是南北朝時期文學家陸機所寫,其中提到:“有一病者,臥榻中欲起,顧地而言曰:『既疲于供軀之命,起何足衆?』”後來人們采用了這個意象來形容為了謀生而疲憊不堪的狀況。
繁體字中《疲于供命》成語的寫法保持不變,不區分繁簡體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疲于供命》這個成語的字形在古代書法中并沒有太大差異,仍然是「疲于供命」。
1. 他每天早出晚歸,疲于供命,為了養活全家付出了很多努力。
2. 那位農民為了在村裡擔任黨支部書記,疲于供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 他以勤奮工作,疲于供命,來克服貧困,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組詞:疲勞不堪、奔波勞碌、生活困難、日以繼夜、勉力維持。
近義詞:不眠不休、疾奔勞累、形單影隻、生計艱難、生活勉強。
反義詞:舒適寬裕、安逸自在、養尊處優、生活滋潤、生活富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