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大的抱負。 清 顧炎武 《贈于副将元凱》詩:“乃知鴻鵠懷,燕雀安能伴。”參見“ 鴻鵠之志 ”。
“鴻鹄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遠大的抱負或志向高遠的胸懷。“鴻鹄”指大雁、天鵝等高飛鳥類,象征志向高遠;“懷”即胸懷,兩者結合比喻人的心胸寬廣、目标遠大。
詞語構成與意象
出處與例句
該詞出自清代顧炎武《贈于副将元凱》詩:“乃知鴻鹄懷,燕雀安能伴”,通過對比“鴻鹄”與“燕雀”,突顯志向高遠者與平庸者的差異。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或贊美有遠大理想的人,如文學作品中描述曆史人物、現代語境中鼓勵他人追求目标等。
相關成語
與“鴻鹄之志”含義相近,均強調高遠志向,但“鴻鹄懷”更側重胸懷的寬廣特質。
該詞融合自然意象與人文精神,既體現對高遠目标的追求,也包含包容與堅持的品格,常用于文學或激勵性語境。
《鴻鹄懷》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懷才不遇或懷才抱負,卻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
《鴻鹄懷》的拆分部首是鳥字底邊,其筆畫數為19畫。
《鴻鹄懷》一詞來自古代文學家楊凝式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的一句詩:“鶴鳴久留人歸去,鴻鹄不出謝公門”。後來被用來形容有才能但無法得到施展的人。
《鴻鹄懷》的繁體字為《鴻鵠懷》。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較為繁複,所以《鴻鹄懷》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鴻鹄懷》的“鹄”字在古代寫作“鵠”,“謝”字在古代寫作“謝”。
他一生都懷着鴻鹄之志,可惜卻沒有得到展示的機會。
鴻鹄之志、鴻鹄之才、鴻鹄之翼、鴻鹄之魄
才子無用、才華被埋沒、無處施展才華
才高八鬥、抱負得以實現、施展才華的機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