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頂至踵的意思、摩頂至踵的詳細解釋
摩頂至踵的解釋
猶摩頂放踵。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雞人始唱,鶴蓋成陰,高門旦開,流水接軫。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
詞語分解
- 摩頂的解釋 .見“ 摩頂放踵 ”。.《法華經》謂 釋迦牟尼佛 以 * 付囑大菩薩時,用右手摩其頂。後為佛教授戒傳法時的儀軌。《法華經·囑累品》:“ 釋迦牟尼佛 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 摩訶薩 頂,而作
- 踵的解釋 踵 ǒ 腳後跟:舉踵。接踵而至。 走到:踵見(常去相見)。踵謝。踵門相告。 追隨,繼承:踵繼。踵武(跟着别人的腳印走,喻繼承前人的事業或是效法前人)。踵事增華(指繼承前人的事業并更加發展)。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摩頂至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ó dǐng zhì zhǒ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不辭辛勞、盡心竭力,甚至不顧身體去完成某事。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理解:從頭頂(“頂”)到腳跟(“踵”)都受到磨損,比喻全身心投入,極度辛勞。
- 引申義:強調為他人或事業奉獻一切,舍己忘我的精神。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南朝陳代沈炯的《為陳武帝與王僧辯盟文》:“僧辯等荷相國湘東王泣血銜冤之寄,摩頂至踵之恩,能不瀝肝抽腸,共誅奸逆。”。
- 文化背景:常與“摩頂放踵”(出自《孟子·盡心上》)并用,均體現墨家“兼愛”思想中為他人犧牲自我的精神。
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修飾人的行為。
- 例句:
“他為了扶貧事業摩頂至踵,十年如一日紮根山區。”
“這份摩頂至踵的付出,最終換來了項目的成功。”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摩頂放踵、殚精竭慮、鞠躬盡瘁。
- 反義詞:好逸惡勞、敷衍塞責、袖手旁觀。
注意事項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既可用于褒揚奉獻精神,也可客觀描述辛勞狀态。
- 易混淆點:需與“摩肩接踵”(形容擁擠)區分,二者含義完全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如、2、8)。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摩頂至踵的意思
《摩頂至踵》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高大。
拆分部首和筆畫
《摩頂至踵》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筆畫:
1. 拆分部首:⺼(⺮)、止、手、足
2. 拆分筆畫:⺼(⺮) (4畫),止(4畫),手(4畫),足(7畫)。
來源
《摩頂至踵》這個詞出自《左傳》,書中記載了古代人們對于身高的描述,用以形容一個人的形象非常高大。
繁體
《摩頂至踵》的繁體字為「摩頂至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摩頂至踵》的部分字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頂」在古代可能寫作「頂」。
例句
1. 他身材高大,仿佛摩頂至踵。
組詞
1. 摩頂:形容極為高大的身材。
2. 頂天立地:形容人的氣勢威武,自信堅定。
3. 至踵:形容身體從頭部到腳部都非常高大。
近義詞
1. 出類拔萃:形容在群體中突出出衆。
2. 雄偉壯觀:形容龐大且宏偉的景象或建築。
3. 高聳入雲:形容高度或身形極為高大。
反義詞
矮小、矮胖、面黃肌瘦、短小精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