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女真族婦女上衣。 明 張昱 《白翎雀歌》:“ 女真 處子舞進觴,團衫鞶帶分兩傍。”
(2). 元 朝北方漢族婦女的禮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賢孝》:“國朝婦人禮服, 達靼 曰袍,漢人曰團衫,南人曰大衣,無貴賤皆如之。”
“團衫”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女真族婦女上衣
指金代女真族女性穿着的上衣款式。明代張昱在《白翎雀歌》中描述:“女真處子舞進觴,團衫鞶帶分兩傍”,說明其服飾特點可能與舞蹈或禮儀場合相關。
元代北方漢族婦女的禮服
元代時,北方漢族女性以“團衫”作為正式禮服。據明人陶宗儀《辍耕錄·賢孝》記載,當時不同民族的女性禮服稱謂有别:蒙古族稱“袍”,漢族稱“團衫”,南方漢族則稱“大衣”,且不分貴賤皆可穿着。
補充說明:
團衫,拆分部首為衣和囗,共11畫,來源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繁體字為團衫。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團衫的寫法并不統一,有時候會将衣拆分成兩個部首:亠和裝。
他穿着一件漂亮的團衫去參加晚會。
衣團、衣衫、衫衣。
團服、統一服裝、隊服。
散衫、個人服裝、自由裝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