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疏脫”。1.粗率;輕率。《新唐書·楊國忠傳》:“ 國忠 性疏侻捷給,硜硜處決樞務,自任不疑。”
(2).放達,不受拘束。《新唐書·李百藥傳》:“乃性疏侻,喜劇飲。”
“疏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同“疏脫”
指行為或處事上的粗疏、疏漏,或形容不拘小節的狀态。
粗率輕率
表示态度或舉止不夠嚴謹,例如:“他為人疏侻,常因輕率誤事”。
放達不拘束
強調性格的灑脫自然,如《文選·神女賦》中“侻薄裝”的用法,結合“侻”的“恰好、相宜”之意(讀tuì時),可理解為“自然得體而不受拘束”。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以确認語境用法。
《疏侻》(shū t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疏遠、冷漠的狀态。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之間的關系,也可用于表達對某種事物的冷淡态度。
《疏侻》是由“疒”和“者”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疏侻》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詩經·國風·芣苢》一篇中:“弁弁其華,言之疏侻。”意為芣苢草散發出來的香氣是疏遠冷淡的。
繁體字為「疏觿」。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古時候的《疏侻》的寫法為「疏許」。
1. 他對這個項目态度疏侻,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
2. 她的朋友抱怨說她越來越疏侻,不再和他們保持聯繫。
疏落、疏忽、疏遠、疏散
冷漠、淡漠、疏遠、疏離
親密、熱情、友好、親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