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夷的意思、六夷的詳細解釋
六夷的解釋
古指東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各族。後泛指外族。 南朝 陳 徐陵 《梁禅陳玺書》:“六夷貪狡,争侵中國。”《南史·張邵傳》:“先君不幸,名達六夷。”《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治國三年,六夷送款,萬國鹹投。”
詞語分解
- 六的解釋 六 ù 數名,五加一(在鈔票或單據上常用大寫“陸”代):六書(古時分析漢字形、音、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六甲。六藝(.古時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技藝;.六經)。六欲
- 夷的解釋 夷 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滅:夷滅。族夷(誅殺犯罪者家族)。 等輩:“諸
網絡擴展解釋
“六夷”是古代中國對外族或邊疆少數民族的統稱,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六夷”最初指代六個主要邊疆族群,包括東夷、西南夷、西羌、西域各族、南匈奴、烏桓鮮卑。後來逐漸演變為泛指中原以外的外族,帶有一定的文化貶義,常與“蠻夷”并用,強調其與中原文明的差異。
二、具體所指族群
- 東夷:東方沿海及東北地區的部落。
- 西南夷: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如巴蜀以南的部落。
- 西羌: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
- 西域各族:漢代對玉門關以西各族(如月氏、龜茲等)的統稱。
- 南匈奴:歸附漢朝的匈奴分支,後逐漸南遷。
- 烏桓鮮卑: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漢末魏晉時期活躍。
三、曆史與文化背景
- 文獻記載:南朝陳徐陵在《梁禅陳玺書》中提到“六夷貪狡,争侵中國”,《南史·張邵傳》亦載“名達六夷”,均體現該詞在政治軍事語境中的使用。
- 演變:早期特指具體族群,後擴展為外族泛稱,甚至被用于強調“華夷之辨”,反映中原王朝對邊疆的統治觀念。
四、相關延伸
- 近義詞:夷狄、蠻夷、胡人。
- 反義詞:華夏、中華(指中原漢族政權)。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事件中的具體應用(如征伐鮮卑時的“殺胡令”),可參考《敦煌變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夷》的意思
《六夷》指的是古代中國人對其他民族的稱呼,包括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中央、外夷等六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夷》這個詞的部首是“八”
《六夷》這個詞的筆畫數是5
來源
《六夷》一詞最早出自《尚書·商書·言命》:“三軍六師,田棄若罷;三軍六旅,不共戍守。”其中的“六旅”指的就是六夷部落。
繁體
《六夷》的繁體字為「六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作《六夷》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對待六夷的态度十分友好。
組詞
六夷族群、六夷文化、六夷歸附
近義詞
異族、外族、夷族
反義詞
同族、本族、内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