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大的抱负。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乃知鸿鵠怀,燕雀安能伴。”参见“ 鸿鵠之志 ”。
“鸿鹄怀”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远大的抱负或志向高远的胸怀。“鸿鹄”指大雁、天鹅等高飞鸟类,象征志向高远;“怀”即胸怀,两者结合比喻人的心胸宽广、目标远大。
词语构成与意象
出处与例句
该词出自清代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凯》诗:“乃知鸿鹄怀,燕雀安能伴”,通过对比“鸿鹄”与“燕雀”,突显志向高远者与平庸者的差异。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或赞美有远大理想的人,如文学作品中描述历史人物、现代语境中鼓励他人追求目标等。
相关成语
与“鸿鹄之志”含义相近,均强调高远志向,但“鸿鹄怀”更侧重胸怀的宽广特质。
该词融合自然意象与人文精神,既体现对高远目标的追求,也包含包容与坚持的品格,常用于文学或激励性语境。
《鸿鹄怀》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怀才不遇或怀才抱负,却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鸿鹄怀》的拆分部首是鸟字底边,其笔画数为19画。
《鸿鹄怀》一词来自古代文学家杨凝式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一句诗:“鹤鸣久留人归去,鸿鹄不出谢公门”。后来被用来形容有才能但无法得到施展的人。
《鸿鹄怀》的繁体字为《鴻鵠懷》。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较为繁复,所以《鸿鹄怀》的写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鸿鹄怀》的“鹄”字在古代写作“鵠”,“谢”字在古代写作“謝”。
他一生都怀着鸿鹄之志,可惜却没有得到展示的机会。
鸿鹄之志、鸿鹄之才、鸿鹄之翼、鸿鹄之魄
才子无用、才华被埋没、无处施展才华
才高八斗、抱负得以实现、施展才华的机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