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委署的意思、委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委署的解釋

(1).謂擅離職守。《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與 先主 并力”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備 遣人慰勞之。 瑜 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委,棄也。署,置也。”

(2).官署缺員時,委派其他官員代理。 清 蔣良骐 《東華錄》卷六:“又 江 右甫經兵燹,無貢生應考,學官乏人,武生雜流,夤緣委署,請命撫按學臣察革,擇舉人之文行兼優者充之。”《老殘遊記》第六回:“小的主人姓 申 ,新從省裡出來,撫台委署 城武縣 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委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法律行政術語,主要含義為“臨時代理或暫時代理某項職務”,常見于古代官制文獻中。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委”指委托、委任,“署”指署理、暫代,合指由上級指派人員臨時擔任某官職或處理特定事務。

    例:明代《吏部職掌》載“官員缺員,由堂上官委署代理”,即官員空缺時由上級臨時委派代理。

  2. 引申用法

    在清代文獻中,“委署”特指未經正式任命前的試用職務,需通過考核方可實授。

    例:《清史稿·職官志》載“外官初授曰試署,試署期滿乃實授;其暫代者曰委署”。


二、曆史制度中的實踐

  1. 代理機制

    古代官僚體系中,“委署”是應對職務空缺的應急制度,常見于地方官、武職或臨時差遣。

    來源:《資治通鑒·唐紀》胡三省注“凡攝職、委署,皆暫代之稱”。

  2. 文書憑證

    委署需頒發官方文書(委劄/委牌),作為職權依據。

    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吏部檔案》中存有委署狀原件(編號:故機003896)。


三、現代語義轉化

現代漢語中,“委署”已罕用,但衍生詞“委任狀”仍保留“委托授權”的核心含義。其概念可對應當代行政法中的“臨時任命”或“代理職務”。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委署”詞條釋義。
  2.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中華書局點校本,1956年。
  3. 清代《吏部則例·卷五·铨選規則》,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
  4. 台北故宮博物院“清代檔案檢索系統”(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委署狀示例

網絡擴展解釋

“委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委派職務或任務

2.擅離職守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鑒》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鴈背面徧覽逋耗采緑層嶂昌言超詣崇飾圌山錯繡蹬心拳東下翻番防樊防慎封蔭蝜蝂伏讀趕車趕麪杖貢計官緑鬼路過闆僭慝剿絕捷雷不及掩耳經笥近因幾事醵醵亢拒匡谏連岩遼東歸鶴林牙亂端濾過滿坎蔓蔓馬上人密法農藝師徬徨失措蓬蓬奇侅儒裝社會關系甚休神州陸沉濕痹稅厘四睇透達吳娥無慮無奈暇曠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