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堆放木材的場地。《新唐書·王叔文傳》:“ 劉闢 來為 韋臯 求 三川 ,吾生平不識 闢 ,便欲前執吾手,非兇人邪?掃木場将斬之,而 執 誼 持不可。”
(2). 元 代掌收發營造宮殿所用木材的機構。《元史·百官志六》:“木場,提領一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掌受給營造宮殿材木。 至元 四年,置南東二木場。十七年併為一場。”
“木場”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堆放木材的場地
指專門用于儲存或加工木材的場所。例如《新唐書·王叔文傳》記載的“掃木場将斬之”,以及現代例句“鮑勃西先生的木場堆滿圓木和木闆”。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和現代語境中均有體現。
元代管理木材的官方機構
元代設有專門機構“木場”,負責宮殿建築木材的收發與管理。據《元史·百官志六》記載,該機構設有提領、大使、副使等官職,并于至元年間經曆合并調整。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元史》等古籍原文或專業曆史研究資料。
《木場》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木”和“場”兩個字。
“木”表示木材、樹木等含義,“場”表示空地、地方等含義。
因此,《木場》的意思可以解釋為:指用來儲藏、加工或出售木材的地方。
《木場》的部首是木,它屬于“木”字旁的一類字。
部首“木”的意思是指樹木,木材等。
《木場》的筆畫數為7畫,分别是:橫、橫、豎、撇、撇、捺、橫。
《木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那個時候人們用木材進行建築、家具等的制作,因此會有專門的地方用來儲藏、加工、銷售木材,即木場。
這個詞在現代仍然存在,形式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的意義沒有改變。
《木場》的繁體字是「木場」,部分字形會有細微差異,但整體上沒有太大的改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可能發生了演變。
古時候,《木場》的漢字可能會以「木廠」、「木廛」等形式書寫。
1. 這座木場是我們公司新建的,專門用來儲藏木材。
2. 我們去木場挑選合適的木材,用于制作家具。
3. 在木場工作需要注意安全,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木材、木櫃、木屋、木匠、木料、木偶、木桌、木椅等。
木材存儲地、木材儲存處、木材加工場、木材銷售點等。
石場、鋼場、水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