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薄臨深的意思、履薄臨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薄臨深的解釋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後以“履薄臨深”比喻身處險境,必須十分謹慎。《舊唐書·文苑傳上·張蘊古》:“撫茲庶事,如履薄臨深,戰戰慄慄,用 周文 小心。” 明 方孝孺 《友筠軒賦》:“君子居之兮實獲我心,正俟命兮履薄臨深。”參見參見“履冰”、“履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薄臨深”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從以下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和用法:

一、來源與結構

  1. 出處
    源自《詩經·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原句通過“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兩種意象,表達對危險的警惕。後世将兩個比喻合并為成語“履薄臨深”。

  2. 字面解釋

    • 履薄:腳踩薄冰,形容行走時需極度謹慎,稍有不慎可能陷入冰層。
    • 臨深:面臨深淵,比喻身處險境,需時刻警惕。

二、深層含義與用法

  1. 核心意義
    比喻身處危險或複雜的境地時,必須保持高度謹慎的态度。強調對潛在風險的敏銳感知和謹言慎行的處世哲學。

  2. 發音與語法

    • 拼音:lǚ bó lín shēn(“薄”讀作bó,非báo)。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謂語,如“他履薄臨深,不敢有絲毫懈怠”。
  3. 近義詞與語境

    • 近義詞:臨深履薄(同源倒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 使用場景:多用于形容對職責、權力或高危環境的高度審慎态度,如官員履職(例:“為官者需履薄臨深,恪守本分”)、重大決策或危機處理。

三、文化延伸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常見于勸誡性語境。例如唐代張蘊古在《大寶箴》中引用:“撫茲庶事,如履薄臨深,戰戰栗栗”,強調統治者需以謹慎之心治理國家。

四、造句示例

  1. 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外交官們始終履薄臨深,确保每一句表态都精準無誤。
  2. 科研工作中,實驗數據的處理需如履薄臨深,避免細微誤差影響全局。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曆代注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薄臨深——什麼意思

《履薄臨深》是一個成語,表示一個人行事謹慎小心,在面臨困難或危險時能夠保持警覺并妥善處理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薄臨深》的拆分部首是皮、艸、淵,分别有2、6、11畫。

來源

《履薄臨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紅樓夢》。書中的“履短薄之地,存天理而念人情”的意思就是在暗示這個成語。

繁體

繁體字為《履薄臨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漢字寫作《履薄臨深》,有時會将“臨”寫作“臨”,它們具有相同的意義。

例句

他在關鍵時刻能夠履薄臨深,穩妥解決問題。

組詞

履行、薄利、臨時、深思

近義詞

謹慎小心、留心周到

反義詞

魯莽大意、輕率冒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