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衛的意思、親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衛的解釋

官名。皇帝的侍衛。 隋 始置,與勳衛、翊衛并稱三衛。 唐 宋 因之,并置親衛之府。 明 以後不設。《北史·裴仁基傳》:“ 仁基 少驍武,便弓馬。平 陳 之役,以親衞從征,先登陷陣,拜儀同,賜物千段。”《通典·職官十》:“ 隋 初左右衞大将軍各一人,将軍各二人,又各統親衞。 煬帝 改左右衞為左右翊衞。”原注:“又加置親衞,并領勳武三衞。 煬帝 改三衞為三侍,非翊衞府皆無三侍。”《朱子語類》卷一一二:“ 唐 之朝廷有親衞,有勳衞,有翊衞。親衞則以親王侯之子為之,勳衞則以功臣之子弟為之,翊衞則惟其所選。”參閱《續通典·職官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親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古代官職(曆史概念)

  1. 起源與職能
    始于隋朝,是皇帝直屬的禁衛軍官職,與勳衛、翊衛合稱“三衛”。主要職責為宮廷侍衛,負責皇帝及皇室成員的安全。

  2. 曆史演變

    • 隋唐時期:隸屬左右衛,選拔标準嚴格,多由貴族子弟擔任。
    • 宋代:延續三衛制度,增設“親衛之府”管理機構。
    • 明代:廢除該官職,職能并入其他禁軍系統。

二、現代引申義(成語用法)
指“親自守衛或保護”,強調行動的直接性,如:“他親衛在側,确保儀式安全”。該用法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帶有一定修辭色彩。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區分:曆史文獻中多指官職,現代使用則偏向行為描述。若涉及具體曆史研究,建議參考《通典·職官十》《北史》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親衛:了解意思與來源

親衛(qīn wèi)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親自護衛、保護。

拆分部首和筆畫:親字由“人”字旁、從一一橫剖勾勾組成,共6畫;衛字由“卩”字旁、幾與卩組成,共9畫。

來源:親衛一詞最早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親衛勞其忠,非無小智者。”

繁體:親衛的繁體字為「親衛」。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親字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如《說文解字》中寫作“伻”,《康熙字典》中寫作“親”;衛字在《康熙字典》中寫作“衞”。

例句:1. 國王親衛着國寶鑲嵌的盔甲,站立在宮殿大門前。2. 她是我最親衛的朋友,無論何時何地,她都會全力保護我。

親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1. 親衛隊(qīn wèi duì):指專門負責保護某個人或機構的隊伍。2. 親衛軍(qīn wèi jūn):指由親信組成的軍隊,直接供某位統治者保護和指揮。

近義詞:1. 侍衛(shì wèi):親自服侍并保護某人的衛士。2. 護衛(hù wèi):負責保護、護送某人或某物的人。

反義詞:1. 敵衛(dí wèi):指敵對勢力派出的保護團隊或隊伍。2. 背衛(bèi wèi):指背叛并對某人進行攻擊或傷害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