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things] 各種事物
置三公三孤,以為論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庶務。——《隋書·百官志》
衆物,萬物。《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孟子·離婁下》:“ 舜 明於庶物,察於人倫。” 漢 桓寬 《鹽鐵論·本議》:“緻遠窮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
“庶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衆物、萬物”,指代各種事物或自然界的廣泛存在。以下為詳細解釋: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例如引用古語或探讨傳統哲學中的萬物觀。如陸遊詩句“古者貝為貨,庶物賴以通”,以“庶物”指代流通的萬物()。
“庶物”強調事物的廣泛性與整體性,既有哲學層面的萬物共生思想,也體現古代對自然與社會的綜合認知。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易經》《孟子》等典籍。
《庶物》是一個漢字詞語,指普通、一般的事物或物品。它可以用來形容沒有特别突出的、平凡的、常見的事物。
《庶物》的部首是“廣”,它是由“廣”和“物”兩個部分組合而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廣”的筆畫數為3,“物”的筆畫數為9。
《庶物》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意為一般的東西。在繁體中,庶物的寫法為「庶」和「物」。
在古代,庶物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太大的變化。字形比較簡單,書寫規範,沒有太多繁瑣的筆畫。
1. 這個村莊的日常生活就是庶物,沒有特别刺激的事情發生。
2. 勤儉節約是庶物美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貫徹執行。
組詞:庶民、庶人、庶務、庶凡、庶從
近義詞:常物、一般物品
反義詞:特異、特别、非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