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聲詞。擡物或打夯等集體勞動時的呼喊聲。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假如那時大家擡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麼,這就是創作。” 茅盾 《鍛煉》五:“杭育杭育的合唱,這時又淹沒了大鋸的隆隆之聲。”
“杭育”是一個拟聲詞,主要用于描述集體勞動(如搬運重物、打夯等)時發出的呼喊聲,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含義
它模拟勞動時協調動作的節奏聲,常見于多人協作的場景。例如:扛木頭時人們會喊“杭育,杭育”以統一發力。
讀音與用法
讀音存在兩種常見形式:
文化意義
魯迅曾在《門外文談》中以此為例,說明勞動號子是最早的文學創作形式之一,體現了語言與勞動實踐的關聯。
其他用途
現代偶爾被用作人名,取“杭”的溫柔堅韌與“育”的培養之意,但此用法較少見。
近義詞:勞動號子、嘿喲
相關概念:拟聲詞、民間口頭文學
《杭育》是指杭州育護院,又稱杭州育英堂,成立于1919年,是一所以收養孤兒、保護和教育流浪兒童為主要任務的慈善機構。
《杭育》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月,拆分筆畫為7畫。
《杭育》這個詞的來源是由杭州育英堂(杭州育護院)簡稱而來,表示該機構的名稱。
繁體字為「杭育」。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跟現代有所不同,但《杭育》這個詞是現代創制的,因此沒有古時候漢字寫法。
1. 她是在杭育長大的孤兒,現在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2. 這個慈善機構緻力于為流浪兒童提供杭育和教育。
杭州、育英堂、育護院。
孤兒院、收養機構、保育院。
家庭、父母呵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