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閣的意思、舉閣的詳細解釋
舉閣的解釋
放置,存放。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麴并酒等》:“三七日,出外,日中曝令燥,麴成矣。任意舉閣,亦不用甕盛。”
詞語分解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 閣的解釋 閣 (閣) é 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于外交場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閨閣。出閣(出嫁)
網絡擴展解釋
“舉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放置、存放,常見于文獻中對物品收納的描寫。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将物品擱置或儲藏于特定位置,強調動作的完成性。例如《齊民要術》中描述制曲後“任意舉閣”,即指曲塊制作完成後可隨意存放,無需額外容器()。
2.文獻用例
- 出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造神麴并酒等》記載:“三七日,出外,日中曝令燥,麴成矣。任意舉閣,亦不用甕盛。”此處“舉閣”指将幹燥後的酒曲存放起來()。
3.構詞解析
- 單字拆分:
- 舉:本義為“擡起”,引申為“處理、安置”。
- 閣:原指樓閣,此處代指存放的場所或方式。
- 組合邏輯:二字連用,通過動作(舉)與場所(閣)的關聯,表達物品被安置的狀态。
4.使用場景
- 適用對象:多用于描述農事、手工藝等場景中的物品保存,如古代釀酒、制曲等流程。
- 現代關聯: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需注意此詞。
5.同類詞彙
- 近義詞:存放、貯藏、置放。
- 反義詞:取用、移動、搬運。
若需進一步了解《齊民要術》中相關工藝細節,可查閱原文或權威注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舉閣的意思
《舉閣》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作動詞,意思是"舉起"、"擡起"或"搬動"。它可以指人或者物體被舉起來或移動到高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舉閣》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舉"的部首是手,它的筆畫數為4。"閣"的部首是阜,它的筆畫數為8。
來源與繁體
《舉閣》最早見于《世說新語·風采》一書。繁體字為「舉閣」,在繁體字中,"閣"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而"舉"的上面多了一個"舉"的繁體形式叫做"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舉閣》一詞在古代的寫法中,"舉"有時會寫作"舉","閣"有時會寫作"閣"。但在現代漢字簡化後,這些變體漸漸被淘汰,隻保留了一種統一的寫法。
例句
1. 他用力舉起了閣樓上的木箱。
2. 工人們合力舉閣,把建築材料搬進工地。
組詞
舉辦、舉重、舉世、舉足輕重、舉一反三
近義詞
扛、挺、擡
反義詞
放下、放松、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