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槃的意思、耕槃的詳細解釋
耕槃的解釋
耕犁部件名。橫在犁轅的前面,用以拉犁前進。 元 王祯 《農書》卷十二:“耕槃,駕犂具也。《耒耜經》雲:‘橫於轅之前末曰槃,言可轉也,左右繫以樫乎軛也。’耕槃舊制稍短,駕一牛或二牛,故與犂相連。今各處用犂不同,或三牛四牛。其槃以直木,長可五尺,中置鈎環。耕時,旋擐犂首,與軛相為本末,不與犂為一體。”
詞語分解
- 耕的解釋 耕 ē 用犁把土翻松:耕種(恘 )。耕作。耕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勞動,如“着意耕耕,自有收獲”)。筆耕(喻寫文章)。舌耕(喻教書)。 筆畫數:; 部首:耒; 筆順編號:
- 槃的解釋 槃 á 同“盤”①③。 快樂:“昔文王不敢槃于遊田,以萬人惟憂。”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耕槃”是古代農耕工具中的一個部件,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耕槃是傳統耕犁的重要組件,橫置于犁轅前端,主要用于連接牽引裝置(如牛轭),通過繩索或鈎環傳遞拉力,使犁能夠前進耕作。元代王祯《農書》記載:“耕槃,駕犂具也……左右繫以樫乎軛”,說明其核心功能是協調犁與牲畜的聯動。
2.結構與演變
- 早期設計:唐代《耒耜經》提到耕槃“可轉也”,即具有轉動靈活性,適應不同牽引角度。唐三彩模型中也有耕槃與曲轭的組合,印證其廣泛應用。
- 後期改進:元代後,耕槃逐漸改用直木材質,長度約五尺,并增設鈎環,以適應多牛牽引(如三牛或四牛)的需求,與犁體分離設計,增強靈活性。
3.字義延伸
“槃”本義為木制承盤,後衍生出“盤曲”“旋轉”等含義。但在農耕語境中,“耕槃”特指犁具部件,與其本義無關。
4.曆史意義
耕槃的出現标志着古代農具的精細化發展,尤其唐代普及後,提升了耕作效率,是農業技術史的重要研究對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農書》《耒耜經》等古籍原文或農業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耕槃(gēng pán)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由兩個字組成,即“耕”和“槃”。下面将具體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耕”是由“艹”和“耳”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9,其中“艹”部首為3畫,“耳”部首為6畫。
- “槃”由“木”和“舟”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4,其中“木”部首為4畫,“舟”部首為10畫。
來源:
- “耕槃”一詞來源于《莊子·齊物論》中的一句話:“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與萬物之宗通。”其中“耕槃”一詞指人們通過不斷努力,讓自己的潛能得到發揮和完善,從而實現與天地萬物的和諧共通。
繁體字:
- 目前,還沒有發現“耕槃”一詞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固定的寫法來表示“耕槃”這個詞。漢字的寫法演變和規範化是在後來的曆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例句:
- 他一生都在耕槃,不斷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 通過耕槃,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潛能并實現個人的成長。
組詞:
- 耕耘(gēng yún):指農作物的種植和栽培工作。
- 槃子(pán zi):特指用于盛放食物的槃子。
近義詞:
- 勤勞(qín láo):指勤奮努力、辛勤工作。
- 耕耘(gēng yún):與“耕槃”意義相近,都表示通過努力,發揮自己的潛能。
反義詞:
- 懶散(lǎn sǎn):指懶惰和不努力,與“耕槃”的含義相反。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