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壽。《後漢書·禮儀志中》:“三公升階上殿,賀壽萬歲。因大赦天下。”《四遊記·華光鬧天宮燒南天寶得關》:“卻説 東海 李龍王 ,一日壽誕賀壽,龍宮内排下筵席。”《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無非拜壽賀壽,祝壽翁的百年長壽。”
“賀壽”指為他人慶祝壽辰的行為,通常用于對長輩或尊敬的人表達祝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賀壽即“祝壽”,指通過儀式、言語或禮物向壽星表達對長壽的祝願。該詞由“賀”(祝賀)與“壽”(長壽)組成,強調慶賀長壽的儀式感。
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記載的“三公升階上殿,賀壽萬歲”,表明漢代已有官方祝壽儀式。唐代魏征為百歲母親舉辦賀壽宴的典故,進一步體現了其文化傳承。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老年人的生日慶典,如八十大壽、九十大壽等場合,常見于壽宴、壽禮贈送或賀詞表達。現代也延伸為對尊長的一般生日祝福。
常見賀詞與象征
傳統祝壽語包括“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松鶴延年”等。象征長壽的圖案如壽桃、松柏、仙鶴等常出現在賀壽禮物或裝飾中。
與“祝壽”的細微區别
“賀壽”更側重儀式性的祝賀行為,而“祝壽”既可指行為,也可泛指對長壽的祝願本身。
需要說明的是,不同地區可能存在賀壽習俗差異,具體可參考權威民俗研究資料。
《賀壽》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意思是祝賀長壽。賀壽一詞常用于表達對人們長壽的祝福和祝賀。
《賀壽》的左邊部首是貝字旁,右邊部首是寸字旁。貝字旁表示貝殼或財富的意思,而寸字旁表示長度的意思。
《賀壽》的總筆畫數為14畫,其中貝字旁占5畫,寸字旁占4畫。
《賀壽》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被用來描述古代帝王朝賀壽的情景。後來,這個詞彙逐漸被人們廣泛應用于祝賀普通人的壽辰。
《賀壽》的繁體字為「賀壽」。
在古代漢字中,《賀壽》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貝字的上面有一個短的橫,下面有兩個橫,寸字的上面有一個豎,下面有一個撇。
1. 祝賀爺爺福壽安康,賀壽大會隆重舉行。
2. 我們整個家族都前來賀壽,祝福老人長命百歲。
1. 賀年:祝賀新年。
2. 生日賀卡:用于祝福生日的賀卡。
3. 長壽:壽命長久。
4. 壽宴:為慶祝壽辰而舉行的宴會。
1. 慶壽:慶祝長壽。
2. 祝壽:祝福長壽。
暫未找到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