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酷。《漢書·董仲舒傳》:“﹝ 秦 ﹞好用憯酷之吏,賦斂亡度,竭民財力,百姓散亡。”
“憯酷”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書面用語,現結合詞典學角度解析如下:
一、音形義解析 “憯”讀作cǎn,本義為悲痛、慘痛,《說文解字》釋為“痛也”。“酷”讀kù,原指酒味濃烈,後引申為程度深、嚴苛。二字組合成并列結構,詞義疊加強調程度之深。
二、核心釋義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收錄,釋義為“殘忍嚴酷”,特指手段或行為的極端無情。例如清代文獻《堅瓠集》載:“憯酷之法,非仁政所宜”,形容統治者采用過分嚴苛的刑罰手段。
三、語用特征
四、典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刑法志》:“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颠、抽脅、镬亨之刑,憯酷尤烈。”此處的“憯酷”描述秦代嚴刑峻法的曆史特征。
五、近義辨析 與“殘酷”相比,“憯酷”更突出主觀惡意性;與“嚴酷”相較,則更強調行為後果的慘烈程度。現代漢語中多保留在史學、法學領域的專業論述中。
憯酷(cǎn k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點解釋說明:
基本釋義
憯酷意為“殘酷”,多用來形容官吏或統治手段的嚴苛無情。該詞由“憯”(意為慘痛、悲痛)和“酷”(指嚴酷、暴虐)組合而成,強調因過度嚴厲導緻的殘酷性。
經典出處
此詞出自《漢書·董仲舒傳》,原文為:“(秦)好用憯酷之吏,賦斂亡度,竭民財力,百姓散亡。”此處通過批判秦朝暴政,揭示了濫用嚴酷官吏導緻民不聊生的曆史背景。
結構與發音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用于描述古代政治、刑罰的殘酷性。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惏酷”(lán kù,意為貪殘)區分,後者側重貪婪與殘暴的結合,而“憯酷”更偏向于手段的嚴酷。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相關研究,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安全網陂池猜謎兒草酌艟舻低頭族東海公笃論妒母草恩雠脯酒狗監鈎鎖骨怪生關道故夫果仁汗簡硡隱皇祜黃煞煞煥缛花王蝴蝶夢火上加油間不容瞬潔除禁阍金門步絶裾诳妄魁儒老幺龍蛇飛動路易毛尾民徒骿骭平夥七貴绮裡季清劭擒題軟肥上尋十客石牐疏瘦厮纏淘神田窦透視圖頭癢搔跟完美境界衛畿逶迤退食瘟氣文武班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