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符効 ”。1.指表示吉兇的征兆。《漢書·元後傳》:“天子召見 章 ,延問以事, 章 對曰:‘天道聰明,佑善而災惡,以瑞異為符效。’” 三國 魏 曹丕 《與孟達書》:“皆審廢興之符效,知成敗之必然。”
(2).效驗。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 魏文侯 師 子夏 ,友 田子方 ,軾 段幹木 之閭,羣俊競至,名過 齊桓 ,斯誠積賢之符効。”一本作“ 符效 ”。
“符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符箓或符咒的效力,即通過特定符號、咒語達到驅邪辟邪、保佑平安的效果。這一解釋常見于宗教或民俗語境,強調符咒的實際作用。
示例:民間認為佩戴護身符可借助“符效”抵禦災厄。
符效(fú xiào),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可以拆分為“符”和“效”兩個部分。
“符”的部首是“⺮”(竹子),它是一個四畫的漢字。而“效”的部首是“⼈”(人),它是一個二畫的漢字。
“符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道教符咒的概念。符咒是一種用來保護、驅邪或祈福的符號文字。而“效”一詞則表示因果關系。因此,“符效”可以理解為通過符咒産生的效果或作用。
在繁體字中,符效可以寫成「符效」。這是因為在簡化字改革之前,繁體字仍然在使用,尤其在台灣和香港地區。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符效可以寫成「符傚」。這種寫法在古籍中可以找到,雖然在現代并不常見。
1. 他用符咒施展了一次符效,成功救治了病人。
2. 這個法術的符效會持續三個月。
1. 符咒:道教用來保護、驅邪或祈福的符號文字。
2. 效果:事物産生的結果或作用。
3. 符篆:古代的印章文字。
1. 作用
2. 效力
3. 影響
1. 失效
2. 無效
3. 無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