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合市的意思、合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合市的解釋

猶互市。聚集貿易。《後漢書·南匈奴傳》:“今 北匈奴 見南單于來附,懼謀其國,故數乞和親,又遠驅牛馬與 漢 合市。” 王先謙 補注引 胡三省 曰:“合市,與 漢 和合為市也。”《後漢書·南匈奴傳》:“ 元和 元年, 武威 太守 孟雲 上言北單于復願與吏人合市,詔書聽 雲 遣驛使迎呼慰納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合市是中國古代邊境貿易的特殊形式,指中原王朝與周邊民族政權在官方監管下開展的互市活動。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具有鮮明的政治與經濟雙重屬性。

一、詞義解析 據《漢語大詞典》定義,“合市”為“邊境上的互市”,特指由政府主導的規範化貿易行為。其核心特征在于“合”,即雙方通過協議達成貿易規則,保障交易有序進行。漢代文獻《鹽鐵論》中“夫中國天下腹心,賢士之所總,禮義之所集,財用之所殖也。夫以智謀愚,以義伐不義,若因秋霜而振落葉”的記載,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原與邊疆經濟互補的需求。

二、曆史背景 合市制度的發展與邊疆政策密切相關。據《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南匈奴“遣使詣阙,奉藩稱臣”,漢朝遂開放雲中、五原等郡進行定期互市。這種貿易模式有效緩解了遊牧民族對農耕物資的需求,同時中原政權通過控制鐵器、鹽等戰略物資輸出維護邊疆穩定。

三、制度特點

  1. 官方監管:交易需持官府發放的“傳符”憑證,如《居延漢簡》中收錄的過所文書顯示,商隊須注明人員、貨物數量方可通行。
  2. 限定場所:指定“關市”作為交易地點,漢代著名的合市地點包括敦煌、張掖等河西走廊重鎮。
  3. 貨物管控:嚴禁武器、銅錢等物資流出,中原主要輸出絲綢、糧食,輸入馬匹、毛皮等畜牧産品。

網絡擴展解釋

“合市”是一個曆史術語,主要指中國古代由官方組織的民族間貿易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合市”又稱“互市”,指不同民族之間通過官方組織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商品交換活動。其核心特點是官方主導的聚集性貿易,常見于中原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之間(如漢朝與匈奴、羌族等)。

二、曆史背景

  1. 起源:最早見于西漢時期,東漢時發展成熟。《後漢書》記載匈奴“遠驅牛馬與漢合市”,漢朝用鐵器、絲織品換取匈奴的牛馬。
  2. 運作方式:多在邊境設立固定交易點,如東漢與匈奴的定期合市中,漢商提供手工業品,匈奴則輸出牲畜,單次交易量可達“數萬頭牛馬”。

三、作用與影響

四、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偶見“綜合市場”等用法(如“長樂坊綜合市場”),但屬于普通名詞組合,與曆史術語無直接關聯。部分詞典将其引申為“市場繁榮”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如需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合市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南匈奴傳》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方畢宿長惡不悛沖鋒舟楚狂子錯過打蔟丹沙道譽端下放青苗翻正負疾關書孤奉過邊好乾好羞紅頂子鴻雁行黃澄澄夾幕降逮僵硬井養矜争金字經幾起幾落酒舟開洩炕圍子岚彩賃錢劉猛将軍麻醉劑陌頭難乎其難弄思清晖窮迫痊疴缺限日增月盛如意算盤傷司上午山影聖君審權懾怯食氣十善四舍五入提醒抏敝玩兵帷輤蚬木先意承志信而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