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陌頭的意思、陌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陌頭的解釋

(1).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釋名·釋首飾》:“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從也。或謂之陌頭,言其從後橫陌而前也。” 王先謙 疏證補:“今時始喪者邪巾貊頭,笄纚之存象也。《集韻》:‘邪巾、袙頭,始喪之服。’《類篇》:‘帕,邪巾也。’陌、貊、帕、袙義同。”

(2).路上;路旁。《宋書·劉穆之傳》:“時 穆之 聞京城有叫譟之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 唐 王昌齡 《閨怨》詩:“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壻覓封侯。” 明 孫起都 《金落索·代妓》曲之三:“陌頭芳草憶王孫,縱春郊挑菜成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陌頭是漢語中的名詞性短語,其核心含義指田間道路旁或道路的盡頭,常見于古典文學與詩詞中。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學意象及使用場景三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字源

據《漢語大詞典》,“陌”本義為田間東西向的小路(後泛指道路),“頭”表示方位或端點,故“陌頭”即道路旁或道路盡頭之處。例如:

“陌頭楊柳黃金色” —— 形容路旁楊柳的春色(唐代王維《渭城曲》意象延伸)。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内涵

在古詩詞中,“陌頭”常承載以下意象:

  1. 離别場景

    如“陌頭驿騎”象征遠行起點(參考《全唐詩》送别主題)。

  2. 田園風光

    如“陌頭桑葉新”描繪鄉村路旁的生機(《陌上桑》民歌意象)。

  3. 空間寂寥感

    “陌頭空望”暗含蒼茫孤獨的意境(宋代詞人常用手法)。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陌頭”已較少單獨使用,多保留于: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陌頭”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種主要釋義,綜合不同來源可詳細解釋如下:

1.古代男子束發的頭巾

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服飾文化,指一種用于固定發髻的布巾。根據《釋名·釋首飾》記載,“陌頭”又稱“绡頭”,其使用方式是從後向前交叉纏繞發髻,并在額前打結固定。漢代劉熙的文獻中進一步說明,這種頭巾在喪禮中也有特殊形式,如“邪巾貊頭”。此外,它還有“絡頭”“幞頭”等别稱,是平民常見的頭飾。


2.路上、路旁

此義項多用于詩詞或古文,指代道路兩側或田野間的場景。例如:


補充說明

兩種釋義的關聯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作為頭巾時,多出現在古代服飾文獻中;而表示“路旁”則常見于文學描寫。

别人正在浏覽...

暗河傲頭傲腦闆榦悖忒變體谄上欺下插趣撤回沖邃打短兒打擊淡妝輕抹稻柴的溜圓燔炮分文不直搆哄官閣官項骨邦鼓義何如槐階棘路輝彩虎蹤貓迹夾擊缣蒲僭元挾主行令解當叽哩嘎啦驚急力礦政苦主懶婦魚連毗寠人媚事銘戴歐姆胚根譬如閑僻左乾景巧言如簧砂碛傻笑沈聲靜氣十六宅死國絲絕素體逃災避難退前縮後無棄材仵作黠慧下若謝豹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