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黩武。謂輕率用兵。語本《國語·周語上》:“先王耀德不觀兵……觀則玩,玩則無震。” 韋昭 注:“玩,黷也。” 漢 劉向 《說苑·指武》:“明王之制國也,上下玩兵,下不廢武。” 唐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狂童何者欲專地,聖主無私豈玩兵?”
“玩兵”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對戰争或軍事的輕視與輕率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玩兵”指輕視戰争、不重視軍事,或對軍隊事務持輕浮、不嚴肅的态度,常引申為濫用武力或隨意發動戰争的行為。這一概念強調将戰争視為“兒戲”,缺乏對軍事行動的審慎考量。
該詞源自《國語·周語上》的典故:“先王耀德不觀兵……觀則玩,玩則無震。”意指古代賢明君主以德治國而非炫耀武力,濫用武力(即“玩兵”)會導緻威懾力喪失。後韋昭注解“玩”為“黩”,進一步明确其“黩武”内涵。
“玩兵”雖為古語,但其批判輕率發動戰争的思想仍具現實意義,提醒決策者需謹慎對待軍事行動,避免因短視或傲慢導緻嚴重後果。
“玩兵”既是對曆史教訓的總結,也蘊含了對軍事戰略的深刻反思。
《玩兵》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以嬉鬧、輕松、不認真的心态對待軍事行動或軍事訓練。它通常用來貶義地形容對戰争、軍隊、軍事技能等不夠敬重或輕視的态度。
《玩兵》的拆分部首是王(wáng)和兵(bīng),它可以劃分為3個筆畫。
《玩兵》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戰争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在古代,戰争是國家之間常見的狀态,軍隊的存在甚至是保護和發展國家的關鍵。然而,由于軍事行動的危險和嚴肅性,有些人對戰争的态度變得輕松隨意,将軍事活動看作一種嬉鬧的遊戲,從而産生了《玩兵》這個詞彙。
《玩兵》的繁體字為「玩兵」,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以《玩兵》為例,古代可能以「玩爻」或「婉丙」來表達這個意思的詞彙。
1. 他不願意認真學習軍事理論,總是将軍事訓練當作《玩兵》。
2. 在戰場上,對敵人的輕敵态度很容易導緻失敗,不可小視《玩兵》的後果。
3. 這個國家的軍隊被認為《玩兵》太多,缺乏莊重和紀律。
1. 玩世不恭:形容對待人生或世事不夠認真,以輕蔑、嘲笑或不關注的态度對待。
2. 玩散:嬉鬧、遊戲、玩耍。
1. 輕敵:不将敵人或挑戰視為嚴重威脅,對待軍事行動不夠慎重。
2. 不重視:對某事物不給予足夠的重視、重視或重視程度不夠。
1. 敬畏:對某事物持有十分尊敬和敬畏的态度。
2. 重視:對某事物給予足夠的重視、認真對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