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意算盤的意思、如意算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意算盤的解釋

[wishful thinking] 比喻隻從好的一面作出的打算

你倒會打如意算盤!十三個半月工錢,隻付三個月!——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詳細解釋

比喻考慮問題時,隻從好的方面着想的一廂情願的打算。《官場現形記》第四四回:“好便宜!你倒會打如意算盤!十三個半月工錢,隻付三個月!” 茅盾 《趙先生想不通》:“‘求人不如求己。’但是,但是,恐怕不能隨他的如意算盤罷。” 羅廣斌 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敵人的如意算盤落空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意算盤"是漢語中常用的四字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僅從主觀願望出發,片面考慮個人利益的精打細算。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好便宜!你倒會打如意算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比喻隻從好的方面打算的、一廂情願的主觀主義想法",帶有明顯批判色彩。

從構詞法分析,"如意"原指符合心意(《漢典》釋為"符合心意"),"算盤"作為傳統計算工具,組合後形成"片面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隱喻。據《國學大師》考證,該成語在明清白話小說中頻繁出現,常用來諷刺脫離現實的主觀臆想。

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指出,該成語包含三層語義特征:①主觀性(忽視客觀條件);②利己性(單方面考慮自身利益);③虛幻性(結果往往難以實現)。例如商業談判中單方面設定有利條款,或國際關系中僅考慮本國利益的外交策略,均屬典型"打如意算盤"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如意算盤”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清代小說《官場現形記》,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拼音:rú yì suàn pán
釋義:比喻隻從主觀願望出發,單方面考慮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忽視客觀實際或潛在風險,含有貶義。
近義詞:一廂情願
反義詞:竹籃打水、南柯一夢。


出處與背景

首次出現于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你倒會打如意算盤!十三個半月工錢,隻付三個月!”。
書中通過老媽子與官員申守堯的争執,諷刺了“隻按自己利益盤算”的狹隘思維。


用法與結構


現實寓意

該成語提醒人們:決策時需全面考慮主客觀因素,避免僅憑主觀願望制定計劃,否則容易失敗。例如,企業若隻設想收益而忽略風險,便可能陷入“如意算盤”的誤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官場現形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搜狗百科、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武幡背盟敗約避礙别次冰挂兵劫菠蘿唱雙簧蟲薨同夢窗檻出尖叢脞得喪颠嚏董其昌鬥隊惡言惡語法匠方寶反美華工禁約運動副餘歸反龜腦畫妖虎符婚因簡健解典骥服鹽車驚視冏卿叩診撈鈴連環獵郎檩子六盤山六彜漏露麻紙門到戶説睦隣牌手破屋绮節窮漂缺氧群鬥潸慨神泉市房虱官式廓綏撫唐環提綱替懈五炁笑颦斜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