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不犯十惡,即是十善。 南朝 宋 謝惠連 《夜集作離合》詩:“九言何所戒,十善故宜遵。”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提謂城》:“世尊為説人天之福,最初得聞五戒十善。” 趙樸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惡……即是十善,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叫做天乘。”參見“ 十惡 ”。
(2).十個德高望重的人。
十善是佛教核心倫理準則之一,指通過規範身、語、意三業來培養善行,具體分為以下三類:
十善不僅是戒除惡行(如五戒),更強調主動修善,例如通過放生、布施、誠實語等積累功德()。佛教認為持守十善可避免堕入惡道,為解脫輪回奠定基礎()。其核心在于培養慈悲心與智慧,最終導向覺悟。
注:如需了解具體修行方法或果報差異,可參考佛教經典《十善業道經》等典籍。
《十善》是指佛教中所提倡的十種善行,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貪婪、不惡口、不嫉妒、不謗讪、不舞欺。
《十善》的部首為“十”(shí)。
《十善》一共有9個筆畫。
《十善》起源于佛教,是佛教教義中的一部分,旨在引導人們實踐善行、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十善》的繁體形式為「十善」。
在古代,漢字《十善》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他們信奉佛教,認真遵守十善。
十惡不赦、十全十美、十全九美、十面埋伏。
十善的近義詞包括十行善、十功德。
十善的反義詞為十惡,即不善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