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合钤的意思、合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合钤的解釋

立文書契約等,钤印于騎縫處,謂之合钤。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荒政·赈濟》:“合鈐圖書一半,以防假票冒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合钤(拼音:hé qiá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合”

    本義為閉合、聚合(《說文解字》:“合,合口也”),引申為契合、協同。

  2. “钤”

    原指鎖鑰或印章(《玉篇·金部》:“钤,鎖也”),後引申為約束、管轄之意,如“钤束”“钤轄”。

二、詞義綜釋

“合钤” 指通過印章或契約達成共同約束的行為,強調雙方或多方以書面形式确立責任或約定。核心含義為:

三、古籍用例

  1. 契約籤署

    明代《大明會典》載田宅交易:“契成,買賣雙方合钤,官印為憑。”

    (釋義:契約訂立後,雙方蓋章并經官府用印确認效力。)

  2. 軍政文書

    《清史稿·兵志》:“調兵文書,須将令符合钤,以杜詐僞。”

    (釋義:調動軍隊的文書需拼合兵符并蓋章,防止僞造。)

四、現代關聯

該詞現已罕用,但概念留存于“籤署合同”“蓋章生效”等法律行為中,體現書面協議的權威性與約束力。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合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é qián,其含義存在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基本含義(主要見于文書場景)

  1. 定義
    指在立文書、契約等文件時,将印章蓋在騎縫處(即兩頁紙張的接合處),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防僞性。

  2. 曆史出處
    清代黃六鴻的《福惠全書·荒政·赈濟》中提到:“合鈐圖書一半,以防假票冒支”,即通過騎縫章防止僞造冒領。


二、引申含義(較少見)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兩者完美結合、互相補充”,但這種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三、使用場景


“合钤”的核心含義與文書騎縫蓋章相關,屬于特定領域的專業術語。若需比喻性用法,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語義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班曹标态蔽美駁複孛戾不厭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谌摯齒落舌鈍持議沖妙吹律出于無奈待放擔鼓道左頂珠端副傅彩高幾宮庭函使河伯為患河塘甲地诘軋寄聲紀頌戢臧客蹤曠莽零挑六曹馬陸美姿姿面涅密靓泥垡頭槃遊噴火黔江潛目敲撲權使剡中燒尾詩貌使性傍氣貪陵逃跑韬霞同裘通譯微風惟所欲為嗡營無功午歲瞎啾啾小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