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落舌鈍的意思、齒落舌鈍的詳細解釋
齒落舌鈍的解釋
年老掉齒,說話不清楚。《紅樓夢》第二回:“那老僧既聾且昏,又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詞語分解
- 齒的解釋 齒 (齒) ǐ 人和動物嘴裡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稱“牙”):牙齒。齒腔。齒髓。齒龈。齒冷(笑必開口,笑的時間長了,牙齒就會感到冷。因謂譏笑于人,如“令人齒齒”)。 排列像牙齒形狀的東西:齒輪。鋸齒。梳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齒落舌鈍是一個聯合式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年邁者因生理機能衰退導緻語言表達不清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
基本釋義
指年老牙齒脫落、舌頭遲鈍,說話含糊不清的狀态。該成語通過"齒落"(牙齒脫落)和"舌鈍"(舌頭不靈活)兩個意象,生動描繪老年人因身體機能退化導緻的言語障礙。
-
出處溯源
出自《紅樓夢》第二回:“那老僧既聾且昏,又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曹雪芹通過這一描寫,既刻畫了老僧的衰老形象,也隱喻了世事的混沌不清。
-
用法與場景
- 適用對象:多用于描述老年人,偶可引申形容因疾病或疲勞導緻的言語障礙(如中風後遺症)。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如“他年逾古稀,早已齒落舌鈍”。
- 感情色彩:中性詞,但需注意語境避免冒犯老人。
-
語言對比
- 近義詞:老态龍鐘、口齒含糊
- 反義詞:伶牙俐齒、口若懸河
-
拓展注意
成語中“落”為多音字,此處讀作luò(書面語),需區别于口語中“落枕”(lào)、“丢三落四”(là)的讀音。
此成語在《漢語成語大辭典》等工具書中被列為近代常用四字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生命自然規律的觀察與文學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齒落舌鈍:
意思:齒落舌鈍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言語不清、語調低沉、反應遲鈍的狀态。通常用來形容口齒不清、說話不利索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齒(部首:齒,筆畫:8),落(部首:艹,筆畫:6),舌(部首:舌,筆畫:6),鈍(部首:金,筆畫:8)。
來源:齒落舌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形容當時楚國的公子舍與齊國的貴族子期在儀态和言談方面的區别。後來成為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描述一個人說話能力不夠流利、反應遲鈍的情況。
繁體:齒落舌鈍。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有多種寫法,齒落舌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含義相同。
例句:他在發言時總是齒落舌鈍,大家很難聽清他說的是什麼。
組詞:舌頭、齒輪、鈍器。
近義詞:口齒不清、吐字不清、說話含糊、語無倫次。
反義詞:談吐清晰、口齒伶俐、反應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