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聲的意思、寄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聲的解釋

托人傳話。《漢書·趙廣漢傳》:“ 界上 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緻問?” 晉 陶潛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詩:“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一:“ 黨項羌 掠 回鶻 貢物, 遵誨 寄聲誚讓之, 羌 懼,即遣使謝,歸其所掠。” 清 支機生 《珠江名花小傳》卷三:“屢託人寄聲邀予,因事冗未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shēng,主要含義為托人傳話或傳遞問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書信或口信的方式向他人傳遞消息、思念或問候。這一行為常見于親友分離或遠行時,強調情感傳遞的紐帶作用。

  2. 出處與例句

    • 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現,如《漢書·趙廣漢傳》記載:“界上亭長寄聲謝我,何以不為緻問?”
    • 晉代陶潛《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詩:“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 清代陳曾壽詞句:“懸榻經年虛望眼,寄聲幾度損吟魂。”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與親友分離的情境,如遊子思鄉、友人遠行等,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例如:“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出自宋代張孝祥詞)

  4. 延伸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也隱含對溝通不便的感慨,如“寄聲暗室虧心者,莫道天公鑒不清”(勸誡人勿存僥幸心理)。

  5. 現代用法
    如今“寄聲”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可類比“傳話”“代問”等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聲》的意思

《寄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通過書信或其他媒介将聲音傳遞給某人,即寄送聲音。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通過信函、電話、電子郵件或其他方式傳達信息或感情。

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聲》的拆分部首是宀(宀是漢字中的一個部首,表示“宅”字),左右構成了寄(幾畫)的字形;而聲(咄,并查是“耳”),左右構成了聲(4畫)的字形。

《寄聲》的來源

《寄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出自于《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聽,以指寄聲。” 這個詞的出現,讓自己對傳聲技術和通訊方式感到驚訝。

《寄聲》的繁體字

《寄聲》在繁體字中寫作「寄聲」。

古時候《寄聲》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部首排列有很多變化。《寄聲》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也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有時将寄寫作“遺”字的隸書形體,聲寫作“聲”的隸書形體。不同的時代和書法風格可能會對字形的構造和筆畫順序産生一些變化。

《寄聲》的例句

1. 他通過電話給奶奶寄聲,告訴她自己很好,并托奶奶照顧自己的父母。

2. 我遠在異國他鄉,通過電子郵件給家人寄聲,讓他們知道我平安。

3. 雖然他們住在不同的國家,但通過************給彼此寄聲,感覺就像在同一個房間裡。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寄信、寄物、聲音、傾訴、表達

近義詞:傳聲、傳音、聯絡、溝通、交流

反義詞:默聲、不通、隔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