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路的左邊。《孔叢子·問軍禮》:“主車止於中門之外,外門之内,廟主居於道左,社主居於道右,其所經名山大川,皆祭告焉。”
(2).道路旁邊。《詩·唐風·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毛 傳:“興也。道左之陽,人所宜休息也。” 鄭玄 箋:“道左,道東也。日之熱,恒在日中之後,道東之杜,人所宜休息也。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陰寡也。” 馬瑞辰 通釋:“下章‘道周’,《韓詩》作道右,則左右隨所見言之,不以道左之陽取興。”《韓非子·内儲說上》:“南門之外,有黃犢食苗道左者。”《太平廣記》卷三六6*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于凝》:“﹝ 于凝 ﹞遙見道左嘉木美蔭,因就焉。” 清 鈕琇 《觚賸·雪遘》:“将度 梅嶺 , 吳公子 已迎候道左,執禮甚恭。”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道左漢語 快速查詢。
“道左”是漢語古語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指地理位置
道路東側
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道路以東為尊。《詩經·唐風·有杕之杜》記載“有杕之杜,生于道左”,漢代鄭玄注:“道左,道東也。”此處的“道左”特指道路東側,常用于描述具體方位,來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詩經》曆代注疏。
方位引申義
部分文獻中将“左”引申為次要位置,如《禮記·内側》疏解“地道尊右”時,提到“左為陽,右為陰”,但此用法與“道左”原義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辨析,相關考據可見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二、謙稱與借代
古代文人常以“道左”自喻卑微,如宋代筆記《鶴林玉露》載“某道左書生,豈敢與争”,此處借道路旁側之物暗喻自身地位,體現謙遜修辭,可追溯至《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對謙辭的歸納。
(注: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可引,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詩經注疏》《說文解字注》等權威辭書考訂。)
“道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路的左側
指具體方位,即道路的左邊。例如《孔叢子·問軍禮》記載:“廟主居於道左,社主居於道右”, 這裡“道左”與“道右”形成方位對稱,強調祭祀時的空間布局。
泛指道路旁
在文學作品中常虛指道路兩側,不局限于嚴格方位。如《詩經·唐風·有杕之杜》中“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鄭玄注解為“道東”,古人以“左”代指東方,因此“道左”也可延伸為“道路東側”或廣義的路邊。
“道左”兼具方位實指與文學虛指功能,需根據上下文靈活理解。
背井離鄉悲恓鄙謬谄頭杵砧大兒德星都監二灘水電站赗赙怫逆句吳關楮跪安聒帳環眼馬狐狢隳職加壓今古奇觀九斿镌汰居簡科行來嘻牢剌樂世龍塗縷覼賣人情凝澱甯死不屈撲蝶會青靈親要穹籠蕲蛇認覓柔從肉杏儒家桑杈喪道傷觸沈惡申許述宣送暖偎寒所業天庭佃漁抟囷退征讬足圖緯完利務工五雲體蝦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