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敲撲的意思、敲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敲撲的解釋

見“ 敲撲 ”。


亦作“ 敲撲 ”。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長曰撲。亦指敲打鞭笞。《文選·賈誼<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以鞭笞天下。” 李善 注:“ 臣瓚 以為短曰敲,長曰撲。”《史記·陳涉世家褚少孫論》引作“敲樸”。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敲撲諠嚣犯其慮,牒訴倥偬裝其懷。” 清 戴名世 《李月桂家傳》:“吾不忍民之死于敲撲也。” 轅孫 《露西亞虛無黨·緒言》:“受其敲撲而不知痛,受其壓制而不知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敲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刑具名稱
    “敲”指短木杖,“撲”指長木杖,合稱鞭打犯人的刑具。例如《過秦論》中“執敲撲以鞭笞天下”,即用刑具威懾百姓。

  2. 動作含義
    引申為鞭打、責罰的行為,如南朝孔稚珪《北山移文》提到“敲撲諠嚣犯其慮”,描述鞭打聲擾亂思緒的場景。

二、語境與文獻引用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敲撲”作為成語表示“行動迅速果斷”,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原意混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總結

“敲撲”核心含義與古代刑罰相關,既指刑具也指鞭打行為,常見于批判暴政或描述司法嚴酷的文本。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過秦論》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敲撲的意思

敲撲(qiāo pū)是一個動詞詞組,常用于描述敲擊的聲音或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敲”字的部首是“攴”,它由“攵”和“臼”組成;筆畫數為5。
“撲”字的部首是“手”,它由“扌”組成;筆畫數為5。

來源

“敲撲”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形容物體被敲擊或撞擊的聲音和動作。

繁體

繁體字中,“敲”字的字形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撲”字的繁體形式為“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現代漢字形态的“敲”字在古代寫法中為“敺”,字形稍微有些差異。古代漢字形态的“撲”字為“撲”。

例句

1. 他敲撲着門而進,吓了我一跳。

2. 敲撲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我們馬上注意到有人過來了。

組詞

組詞:敲擊、敲門、敲打、敲醒

近義詞

近義詞:敲打、敲擊、敲擊聲、敲響

反義詞

反義詞:輕敲、輕擊、輕拍、輕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