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無奈"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做某事是因為沒有其他辦法可選,迫不得已而為之,強調行為背後的被迫性和别無選擇的處境。其核心含義在于被動接受或行動的非自願性。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指由于沒有其他辦法,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或接受某種結果,帶有明顯的被動和勉強意味。
出處示例:
"他出于無奈才接受了這份工作。"(意為本不願意,但因客觀條件限制隻能接受)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85頁。
"出于"
表示行為的原因或動機,相當于"由于""源自"。
例:"出于安全考慮"(動機)、"出于同情"(原因)。
"無奈"
例:"他再三推辭,無奈對方堅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023頁。
整體語義
二者結合後,強調行為是外部壓力或客觀限制下的被動選擇,而非主觀意願。
對比:
客觀條件限制
"資金短缺,出于無奈,項目隻能暫停。"
(因資源不足被迫中止)
他人行為迫使
"對方一再違約,出于無奈,我們提出訴訟。"
(因他人過錯被迫維權)
兩害相權取其輕
"出于無奈,他放棄了升學機會以照顧家庭。"
(在困境中選擇相對可行的方案)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年,第189頁。
"無奈:沒有辦法;無可奈何。出于無奈:因為沒有辦法而不得不這樣。"
"形容被迫采取行動,别無選擇。"
同義表達 | 反義表達 |
---|---|
迫不得已 | 心甘情願 |
萬不得已 | 主動為之 |
情非得已 | 欣然接受 |
“出于無奈”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實在沒有辦法而不得不這樣做,強調行為是被迫或無可奈何的選擇。核心含義是客觀環境或條件迫使當事人采取某種行動,而非出于本意。
最早見于明代白話小說《隋史遺文》第四回:“本待砍你狗頭,憐你也是貧民,出于無奈,饒你去罷!” 該場景描寫了因同情對方處境而被迫改變決定的矛盾心理。
總結來看,“出于無奈”強調客觀條件的逼迫性,適用于解釋被動行為背後的無奈情境。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隋史遺文》等文獻。
騃女癡男包囊憋屈兵拏禍結跛蹇不甚吹騰春月柳出頭鳥毳毛登粟典贍電劄疊嶺層巒泛稱翻臉不認人風急浪高鳳躍公試桂籍貴秩汗流滿面寒蘆赫晞靜嚴揪痧倦路駿力僚寀六神親眷巒穴輪指緑英内誠漚肥披頰頗僻強中鉗口吞舌峭異契重染署僧首善幻使不着時果失舊事頭受服韬情沓匝銅頭鐵臂投讬玩兵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文劾無心草遐甸暇日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