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合散的意思、合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合散的解釋

(1).聚合消散;聚集分離。《文選·賈誼<鵩鳥賦>》:“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 李善 注引《鹖冠子》:“同合消散,孰識其時。” 漢 焦贛 《易林·解之鹹》:“登幾上車,駕駟南遊。合散從橫, 燕 秦 以強。”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二》:“故因其合散分為數段,每段以一色名之,欲以别算位而已。”

(2).統一與分裂。 宋 葉適 《<龍川集>序》:“ 同甫 既修皇帝王霸之學,上下二千餘年,考其合散,發其祕藏。”

配制藥散。《南史·宋紀上·武帝》:“﹝帝﹞見童子數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 劉寄奴 所射,合散傅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合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聚合與消散
    指事物的聚集與分離,常用于描述自然現象或社會動态。例如《文選·賈誼<鵩鳥賦>》中提到“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李善注引《鹖冠子》解釋為“同合消散,孰識其時”。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也用此詞描述數學中的分位概念。

  2. 統一與分裂
    引申為政治或社會的統一與分裂狀态。例如漢焦贛《易林·解之鹹》中“合散從橫,燕秦以強”,即通過分合策略增強國力。

  3. 配制藥散
    古代指調制藥物粉末,如《南史·宋紀上·武帝》記載劉裕遇青衣童子“合散傅之”(調制藥散敷傷)的典故。


二、例句與文獻出處


三、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如提到“結合散打設計防守反擊訓練”,或描述物品包裝特性(如膨化食品的小袋分裝)。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原文或例句,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合散》的意思及來源

《合散》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合”和“散”。

“合”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是6畫。這個字的意思是“兩個或多個事物結合在一起”,也可表示“和諧”、“相互”等含義。

“散”字的拆分部首是“⺶”,它的筆畫數是10畫。這個字的意思是“分開”、“散布”等,也可以表示“不固定”、“無拘束”等含義。

《合散》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漢語中的一種表達方式,用來形容事物或人群的狀态。它指的是原本分散的個體或元素經過一定的連接、組合而形成的整體或集合。

《合散》的繁體寫法

《合散》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是「合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然而,《合散》這個詞的字形在古時候并沒有特别的變化,其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

《合散》的例句

1. 老師希望班級的同學們能夠保持團結,彼此合散,共同進步。

2. 他們的目标是将分散的資源合散起來,以增加效益。

與《合散》相關的組詞

1. 合并:指将兩個或多個事物合為一個整體。

2. 散落:指物體或事物從中心點或集中狀态分散開來并落地分散的空間或表面上。

與《合散》意思相近的詞語

1. 聚合:表示由分散的元素或個體聚集在一起形成整體。

2. 組合:指由兩個或多個獨立的事物連接在一起形成整體。

與《合散》意思相反的詞語

1. 分散:表示将原本集中的元素或個體分開。

2. 擴散:表示物質或信息從中心點向外傳播或分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