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瀆嫚 ”。輕慢,亵渎。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舊傳 黃陵 二女……考其年歲,帝 舜 陟方之時,二妃之齒已百歲矣,後人詩騷所賦,皆以女子待之,語多瀆慢,皆禮義之罪人也。” 明 沉榜 《宛署雜記·恩澤》:“提督住持人員,責令應役人戶,常川灑掃,務令潔浄,及禁約諸色人等,不許輕肆出入,緻有瀆慢,繫放頭畜,緻有損壞。” 清 洪楝園 《後南柯·情引》:“你瀆嫚宮儀,該當何罪?”
“渎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ú màn,具體解釋如下:
含義:指輕慢、亵渎,通常表示對人或事物不敬、不尊重的态度。
異體寫法:也作“渎嫚”(“嫚”與“慢”通假)。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出處或用法,可參考《夢溪筆談》《宛署雜記》等古籍。
《渎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構成。其中,“渎”為左右結構,拆分為“氵”(水的部首)和“豚”(音符部首),共計9畫;“慢”為上下結構,拆分為“㐅”(心的部首)和“曼”(音符部首),共計14畫。
《渎慢》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意為對神靈、聖地或莊重事物的不敬、蔑視。起初,詞語中的“渎”指的是闖入禁地的行為,“慢”則指對于聖地雜亂行為的輕視和不敬。後來,這兩個意義合并形成了現在的“渎慢”一詞。
《渎慢》的繁體字為「瀆慢」,其中,“瀆”為由兩個水部組成的字,意為污濁、玷污。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用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渎慢》為例,古時候的寫法為「瀆慢」,整體上看起來比現代更加繁瑣。這種寫法在古籍文獻和碑刻中可以見到。
例句: 1. 他的行為充滿了對文化遺址的渎慢。 2. 我們不能對他人的信仰抱有渎慢的态度。
組詞:渎世、慢容、渎職、侮慢。
近義詞:輕慢、侮辱、藐視。
反義詞:尊重、崇敬、敬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