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膽志的意思、膽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膽志的解釋

膽量和意志。《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備 因言曰:‘若 元龍 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明史·忠義傳二·龔萬祿》:“ 龔萬祿 , 貴州 人,目不知書,有膽志,膂力過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膽志是由"膽"與"志"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特指兼具膽識與志向的精神特質。《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膽量和志向"的雙重内涵,強調"行事之勇決與心志之堅毅的有機統一"。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後漢書·窦融傳》"将軍膽志堅明,進退有度"的記載,展現其作為人物品評的核心要素。

從構詞法分析,"膽"在《說文解字》中本義指"連肝之腑",引申為勇氣決斷;"志"在《釋名·釋言語》中解作"記也,記識之也",後發展出志向、抱負之義。二者結合形成"膽志",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勇謀兼備"的理想人格特征,如蘇轼《晁錯論》所言"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惟膽志者能見之而預為之計"。

現代漢語研究中,《現代漢語分類詞典》将"膽志"歸入"精神品質"類詞彙,與"膽識""魄力"構成近義詞系,但更強調持續性的精神追求。在具體使用中,常見于曆史評述(如"嶽飛膽志超群,忠勇無雙")、人物傳記(如"企業家膽志非凡,開拓新領域")等語境,多用于褒揚具備戰略眼光與果敢行動力的傑出個體。

該詞的語義演變印證了中國價值觀的傳承發展:從《禮記·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的修養論,到現代"膽大心細"的實踐觀,"膽志"始終承載着知行合一的價值追求。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明清小說中"膽志"常與"謀略"對舉,形成"有膽志者必輔以深謀"的叙事模式,這一語言現象折射出中華文化對"智勇雙全"人格的推崇。

網絡擴展解釋

“膽志”是一個漢語詞語,由“膽”和“志”組合而成,主要含義為膽量與意志的結合,強調一個人具備勇氣和決心去實現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3.擴展理解

4.現代應用

如需更多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明史》等文獻原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感中年悖然筆削部使長虵吵吵程度船丁春意盎然從孫殚蹙丹青道德都師阿彌梵筴藩臬法醖槁簡孤畝國祀海道杭綢黑滿橫逞慧業互證積戀祲威盛容九回曲銡軋笄總均浃蘭心蕙性列如李官琳宇離翍飗飃留遺龍龈賣免美價沒用苗裔民彜契分棋陸驅曳啬恡賞靜石華娥緑霜佩疏勒司令部碎米鎖哪吞齧脫銷鎢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