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志的意思、膽志的詳細解釋
膽志的解釋
膽量和意志。《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備 因言曰:‘若 元龍 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明史·忠義傳二·龔萬祿》:“ 龔萬祿 , 貴州 人,目不知書,有膽志,膂力過人。”
詞語分解
- 膽的解釋 膽 (膽) ǎ 人或某些動物體内器官之一,在肝髒右葉的下部:膽囊。苦膽。膽固醇。肝膽相照(指對人忠誠,以真心相見)。 不怕兇暴和危險的精神、勇氣:膽量。膽氣。壯膽。膽魄。膽大妄為(唅 )。 裝在器物内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膽志”是一個漢語詞語,由“膽”和“志”組合而成,主要含義為膽量與意志的結合,強調一個人具備勇氣和決心去實現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膽:指勇氣、膽量,如“膽大心細”;
- 志:指志向、決心,如“志同道合”;
- 合稱“膽志”,即形容人既有行動的勇氣,又有堅定的目标感()。
2.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三國志·魏志·陳登傳》中,劉備評價陳登(字元龍):“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于古耳”,意指其兼具文才武略與非凡膽識(、)。
- 《明史·忠義傳》記載龔萬祿“目不知書,有膽志,膂力過人”,突出其雖無學識但兼具膽量與意志()。
3.擴展理解
- 部分資料提到“膽志”與曆史人物相關,如陳勝(陳涉)起義時的決心(),但需注意這一說法可能存在典故混淆,需結合權威史料進一步考證。
4.現代應用
- 多用于形容人面對挑戰時表現出的果敢與毅力,如“膽志過人”。
如需更多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志》《明史》等文獻原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膽志
膽志(dǎn zhì)是一個有着深刻意義的詞彙,指的是一個人勇敢而堅定的意志或決心。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膽志的拆分部首是⺼和心,其中⺼表示肉,心表示心髒。膽字全拆分後共有11個筆畫。
2. 來源
膽志這個詞的來曆并沒有确切的記錄。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并沒有獨立解釋膽志的含義,隻有單獨解釋膽和志這兩個字的意思。
3. 繁體
膽志的繁體字為「膽志」。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膽字的古代寫法為「旦」,而志字的古代寫法為「誌」。
5.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膽志的例句:
- 他膽志高昂,決心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
- 她以飽滿的膽志面對挑戰,最終戰勝了困難。
6. 組詞
- 膽量:指一個人勇氣和勇敢的程度。
- 志向:指一個人追求的目标或抱負。
- 自信:指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堅定信念。
7. 近義詞和反義詞
- 近義詞:勇氣、決心、毅力
- 反義詞:膽怯、優柔寡斷、懦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