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部凸出下部尖削的臉。《西遊記》第三六回:“真個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孤拐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特定的面部特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指顴骨突出、下巴尖削的臉型,即上部(顴骨)凸出、下部(下巴)尖削的面相。這一描述常見于古典文學,如《西遊記》第三十六回中形容孫悟空:“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生動刻畫了其獨特的樣貌特征。
個别資料(如)提到該詞可比喻“與周圍人格格不入”,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主流仍以描述臉型為主。建議優先依據古典文學或權威詞典的定義理解。
“孤拐臉”是漢語中一個具象化的面部特征描述詞,多用于文學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西遊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孤拐臉》這個詞指的是一個人獨自一人,面容憔悴,似乎沒有幸福和快樂的樣子。通常形容一個人遭受困境或悲傷後,表情低落和疲憊的狀态。
《孤拐臉》這個詞可以分為三個字:孤(拆分部首:子),拐(拆分部首:手),臉(拆分部首:肉)。總共的筆畫是7畫(孤:4畫,拐:3畫,臉:9畫)。
這個詞來源于漢語中的口語表達,沒有官方記載。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孤拐臉」。
在古代漢字中,孤的舊字形為「孤」,拐的舊字形為「拐」,臉的舊字形為「臉」。
1. 他失去了親人後,整天神情恍惚,一副孤拐臉的樣子。
2. 她剛剛經曆了一場失敗的婚姻,現在的她滿臉都是孤拐臉。
1. 孤身一人
2. 獨自無助
3. 憔悴蒼白
1. 孤單凄涼
2. 寂寞落寞
3. 憂傷苦惱
1. 得意顔笑
2. 快樂幸福
3. 歡笑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