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事舍人的意思、通事舍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事舍人的解釋

官名。掌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下赦》:“樓上以紅綿索通門下一綵樓,上有金鳳銜赦而下,至綵樓上,而通事舍人得赦宣讀。”《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聞其名,差一個通事舍人姓 裴 名 晤 ,馳驛到 恒州 來迎。”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事舍人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職責涉及诏命傳達與文書處理。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曆史沿革 始設于東晉時期,延續至唐代,屬中書省或門下省管轄,宋元時期仍沿用類似職能。

二、核心職責

  1. 诏命傳達:負責皇帝诏令的起草與傳遞,如唐代通事舍人需在重大典禮中宣讀赦書。
  2. 文書呈遞:處理奏章、案卷的接收與轉呈,類似中樞機構的文書樞紐。
  3. 禮儀引導:在朝會或外交場合承擔引見官員、使節等禮儀職責。

三、任職要求 唐代特别注重選拔「善詞令者」,即擅長文書撰寫與口頭表達的人才擔任此職。

四、文獻例證 《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通事舍人在赦書宣讀儀式中的具體工作,而《初刻拍案驚奇》提到唐玄宗曾派通事舍人迎接方士,體現其執行特殊使命的職能。

補充說明
該官職與普通「舍人」不同,後者早期多指貴族門客或低級屬官,後衍生出中書舍人等分支,但通事舍人更側重诏令文書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事舍人的意思

通事舍人,意為中央政府的官職,主要負責傳達和理解各方面的事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事舍人的部首是辵(辶)和⺆,筆畫總數為21畫。

來源

通事舍人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是官員名號的一種,通事指交流、溝通的意思,舍人指負責事務的官員。這個職位通常由在朝廷中有一定地位的官員擔任。

繁體

通事舍人的繁體寫法為「通﹒事﹒舍﹒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通事舍人寫作「通事捨人」。

例句

他被任命為通事舍人,負責與各地官員的聯絡和協調。

組詞

通知、事務、舍棄、人員。

近義詞

傳達官、溝通官、聯絡官。

反義詞

閉關守株、與世隔絕、孤立無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