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素餐。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故君子不素飡,小人不空食。”《文選·顔延之<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詩》:“空食疲廊肆,反稅事嚴耕。” 李善 注:“空食,猶素餐也。”
(2).空口吃。《百喻經·愚人食鹽喻》:“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緻令口爽。”
從漢語詞典學角度解析,“空食”一詞具有明确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不勞而獲或無功受祿的行為
指未付出相應勞動或未建立功績卻享受俸祿、食物等資源。此義項源于古代對食祿公平性的倫理批判,現代漢語中仍用于批評占位不作為的社會現象。
例證:“在其位不謀其政,實屬空食俸祿。”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752頁;《漢語大詞典》“空”字條第三義項引申。
指空腹進食(罕見用法)
在部分醫籍文獻中作“空腹飲食”的簡寫,強調飲食時序的特殊要求。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消亡。
例證:“病者當空食藥湯,忌雜味相沖。”
來源:《黃帝内經·素問》飲食禁忌篇(傳世本);《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版“空”字條注。
二字複合後強化了“消耗資源卻無實質貢獻”的貶義色彩,與“屍位素餐”構成近義關聯。
現代使用提示
當代語境中“空食”主要用于經濟管理、社會治理領域,形容資源分配失衡現象。需注意與“控食”(控制飲食)的語音區分(kòngshí vs kòngshí)。
語用實例:“扶貧資金監管缺失導緻空食補貼問題頻發。”(《社會科學研究》2023年第2期)
權威參考
“空食”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個主要含義,其解釋如下:
這一釋義源自古代文獻,指不勞而獲或無功而食的行為。例如:
這一用法多見于佛教寓言,比喻不合理的飲食方式。例如: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例句或引申分析,可參考《鹽鐵論》《百喻經》原文或滬江詞典等來源。
熬累包修悖理髌罰並馳不蔓不枝燦黃茶亭癡呆懵懂摛毫丑顇稠人廣座戳得住鬥攻獨孤渾二次多項式二河水煩壤反三角函數慣盜古代東方虹勢戶側蝴蝶香麾汗禍福相倚驕角匕精猛期年進品舊蹤具領空心曠蕩來臨臘冽埋伏圈俛就免退破體籤告謙率前休親末區劃驅衆忍痛邵平田試察書尺筍雞探幽索隱鐵灰退敵五代十國烏骊馬限忌小娘轄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