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叱驅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沉聿》:“二吏呵驅甚迫,遂北行可二十裡,至一城署。”
“呵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呵驅(拼音:hē qū)指呵斥驅趕,即通過嚴厲的呵責迫使對方離開或行動。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帶有較強的命令性和強制性。
詞義來源
源自唐代薛用弱《集異記補編·沉聿》中的記載:“二吏呵驅甚迫,遂北行可二十裡,至一城署。” 此處描述官吏嚴厲催促并驅趕人物的場景,體現“呵驅”的壓迫感。
結構分析
語境應用
多用于描述權威者對下屬或對象的強制行為,如官吏驅趕百姓、主人命令仆從等場景,常見于曆史或文學文本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集異記補編》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呵驅》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驅逐、趕走。
《呵驅》由“口”部和“馬”部組成,總計12個筆畫。
《呵驅》的來源是從古代詩詞中演化而來,常用于表達驅逐、排除等意義。
繁體字為「呵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呵驅》基本上保持了現代的寫法。
1. 雨停後,她揮動手中的掃帚,呵驅着麻雀飛離樹林。
2. 聲音嘹亮的號角呵驅着隊伍前進。
1. 呵責:責備、訓斥。
2. 呵叱:嚴厲地責備、批評。
3. 驅散:驅走、分散。
4. 驅除:驅逐、清除。
1. 趕走:驅逐、逐出。
2. 驅逐:把人或物驅趕離開。
3. 排除:清除、消除。
1. 吸引:吸取、引起。
2. 招來:引來、吸引。
3. 接納:收留、容納。
【别人正在浏覽】